陳其邁列出藍版財劃法「4點不公平」:對中南部形同懲罰
▲陳其邁對於財劃法發表看法,希望中央、地方充分協商後,再進行審議。(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立院財政委員會6日續審《財劃法》修正法案,國民黨召委陳玉珍3分鐘就將法案送出,引起藍綠衝突。對此,應邀出席會議的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他贊成修《財劃法》,但原先希望能夠充分表達地方意見,卻沒有發言的機會,讓他深感遺憾,同時也列出4個不公平的點,希望中央、地方充分協商,再來進行審議。
陳其邁6日晚間在臉書表示,他贊成修《財劃法》,但必須經過中央、地方充分協商,再由財委會來進行審議,因爲《財劃法》不僅牽涉到財政收支,還會涉及相關事權的中央地方分權。
陳其邁說,他早上希望能夠在財委會充分表達地方意見,結果沒有發言的機會,令人感到相當遺憾。陳其邁認爲,《財劃法》修法應從人口結構、土地面積、發展經濟、區域治理等個因素審慎考量。
▲陳其邁對於財劃法發表看法,希望中央、地方充分協商後,再進行審議。(圖/記者屠惠剛攝)
陳其邁對此也提出了4點他認爲不公平的點,分別如下:
一、國民黨版本,首都保留3%分配款,合不合理?所有統籌分配款分配方式全部按人頭來計算的話,人口一定是集中在城市都會區,鄉村地區人口比較少,意味着所有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擴大城鄉差距。
二、人口結構老化各縣市都不同,高雄65歲以上長輩的人口達54萬人,比臺中市多7萬人,比桃園市多17萬人。長輩照顧包括長照、醫療等社福支出,可說是沉重負擔。不考慮人口結構的話,對社會福利、醫療健保支出更重的中南部地方縣市政府,形同懲罰,很不公平。
三、以區域的土地面積來看,高雄幅員遼闊,土地面積是臺北近11倍之大。以颱風爲例,要搶修的道路、橋樑,以及基本建設需求、治水、公共建設等,這些經費都遠比臺北市來得多。假如單以人口,卻忽略了土地面積計算,對高雄市來講不公平。
四、沒有考慮到各縣市發展產業結構不同。以高雄爲例,高雄市碳排(2022年)是5235萬噸,臺北1000萬噸碳排,碳排是臺北5倍之多;高雄發的電約500億度,其中很多是燃煤電廠,我們用的電大概307億度約6成,其他的電都南電北送。不管是碳排或者是電力的負擔,都造成南部地區、中南部,對環境負擔的成本增加。
▲陳其邁對於財劃法發表看法,希望中央、地方充分協商後,再進行審議。(圖/記者屠惠剛攝)
陳其邁說,各地方經濟體就像疊羅漢,撐起臺灣的產業發展,其中高雄以鋼鐵、石化業爲主,負重前行、位在最底層,最辛苦承擔高碳排、空污,但分配比例較少。反觀臺北以金融服務爲由,在疊羅漢的頂端風光,竟能夠分配到3%的首都特別分配額,他覺得不公平。
陳其邁強調,中央財政分配主要有3種,除了統籌分配款以外,還包含一般補助、計劃型補助,不過稅收的總額固定,若將統籌款增加補助到地方,當然會排擠到中央對地方政府的一般補助、計劃補助預算。
陳其邁舉例,過去中央會考慮到地方財政,例如計劃型補助,通常會進行一項公共建設,若是財政狀況比較不佳的縣市,經費會讓地方政府負擔比例較低、中央政府負擔比例較高。而若是財政較佳的縣市如六都,則是降低中央補助的比例,某種程度上能夠平衡區域發展。
至於一般補助的部分,同樣會考慮各縣市的基本建設需求,以及社福、人口結構等等。若是人口老化嚴重的地區,會獲得更多的預算補助,若一般性補助的預算減少,最受影響的肯定是原先財政不佳的縣市。因此,陳其邁認爲,3種財政分配的方式加總起來,國民黨的版本,對人口較少的縣市不見得有利。
陳其邁呼籲,《財劃法》的修法,應由行政院召集各地方政府,大家討論尋求共識。也希望立院能夠好好審酌《財劃法》牽涉的範圍、地方政府的意見,不應以黨派來看財政收支劃分,否則可能對臺灣區域均衡發展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