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妮擔任紀錄片評審 認評三金較難:會被罵!

陳珊妮(右)和孫可芳共同出席「Giloo Fest 2023」記者會,他們此次擔任短片評審。(Giloo紀實影音提供)

陳珊妮原本就熱愛觀看紀錄片,此次受邀擔任「Giloo Fest 2023」紀錄短片評審。(Giloo紀實影音提供)

「Giloo Fest 2023」邀來強大短片評審陣容,包含吳洛纓(右起)、李耀華、陳珊妮、廖慶鬆、李雪莉、沈可尚、孫可芳。(Giloo紀實影音提供)

金鐘演員孫可芳、金曲評審陳珊妮、編劇吳洛纓、資深剪接師暨監製廖慶鬆、資深製片李耀華、《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今(12)日參加「Giloo紀實影音」短片競賽,擔任評審。陳珊妮和炎亞綸私下是好友,有關心炎亞綸?「有啊,因爲我們私下都是好朋友,還是會關心他的近況。」至於和炎亞綸的對話陳珊妮不願多談。

而去年和炎亞綸合作影集《我願意》的編劇吳洛纓也坦言2人是好朋友,一定會關心近況。她也透露《我願意》演員楊大正、高慧君入圍亞洲內容大獎,但劇組抱着參加派對的心態,「接下來會去曼谷,有入圍就很高興,得獎就是運氣問題。」

陳珊妮和吳洛纓則分別當過金曲、金鐘評審,被問和此次競賽相比,哪種評審較難?她們異口同聲的說:「會被罵的那個比較難!」陳珊妮此次擔任紀錄短片評審,她認爲優秀的紀錄短片一定要「誠實」,也很看重對方田野調查的深度,「因爲紀錄片可以爲人們提供思考的方向,也可以扭曲歷史的脈絡,所以嚴謹的田調真的很重要。」

身爲音樂人,陳珊妮被問音樂對短片的重要性,她竟表示:「我經常覺得音樂不一定有那麼重要。配樂終究是因爲影像而存在。」但她認爲聲音對影片絕對是重要的,「前陣子看日本電影《惠子不能輸》,老舊生鏽的健身器材發出的聲響,未完成的demo彈唱,將聽障主角和東京的變遷,情感悄悄的聯繫起來,我覺得非常詩意、非常美。」

陳珊妮之前與柯震東合作「僞紀錄片」性質的短片《侵密》,她表示與柯震東合作該主題非常有趣,「我們多視角的丟出很多問題,包含網路隱私的侵犯,眼見爲憑的真實,以及人無止境的惡意。」其中第四道牆的設計,更是想辦法讓柯震東主導演出,「這部片子原本就有很多鏡框與牆,也在提供了很多多元思考的空間。」

金鐘編劇吳洛纓去年執導《我願意》,此次受邀擔任短片評審,她認爲短片好看與否很主觀,「但短片很像掀起窗簾一角,從而引發對窗後那個世界的渴望與想像。或者用精練的手法,說出有餘韻的故事。」談到評審標準,除了意外故事概念和完成度,還有一個條件:「引發我想回去寫短片的衝動!」

吳洛纓以編導角度分析完成短片的困難:「籌資、成本回收和播放平臺。」曾與盧貝松合作《露西》的資深監製李耀華同意這樣的說法,「短片不太可能拿到心目中理想的資金。」因此她認爲短片考驗的是「創意」,「包括故事跟執行方式,所以我覺得團隊團結合作的創意會是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困難的。」不過她也提到,好看的短片必須把故事說完整並且引人入勝,「這個標準看似簡單,但其實九成以上的短片都做不到。」

金獎剪接師、資深監製廖慶鬆此次是爲紀錄短片擔任評審,他認爲紀錄片比劇情片有趣,打趣說:「拍總統選舉會比劇情片誇張!」沈可尚同爲紀錄短片評審,最近同時在製作紀錄片和劇情片,談到劇情片預算,他也深感困擾,甚至一度想:「算了,難得嘛!要不要去押一下(房子)!」資深監製李耀華和廖慶鬆同時都搖搖頭頭,李耀華說:「難得就會難過。」廖慶鬆也提醒,原本當剪接師都不擔心預算:「但後來跟侯導(侯孝賢)對話第一句話都是:『你有錢嗎?』」

紀錄片組評審李雪莉是《報導者》總編輯,她表示:「短紀錄片不是短拍!」優秀的短紀錄片必須有厚實的田野調查和長時間紀錄,再從中淬取重要的精華,「所以每一顆鏡頭、每一句訴說都具感染,精實而不累贅,視線怎麼也不想離開。」由於她個人投入許多調查報導和報導文學,自認創作方式與紀錄片較爲接近,這次受邀擔任評審,「希望篩檢掉在時間壓縮下產製與生成的內容,或慣常以『全觀式』視角出發的片子。」她強調:「在這個哀鳴的時代,我想把注意力放在極度有勇氣說出時代之難的創作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