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與「通靈少女」對話 籲大衆給社工支持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與《通靈少女》主角原型、社工劉柏君同臺對話,坦言目前社工面臨人數不足、案量大的問題。(圖取自衛福部官網)

每年3月的第3個星期二是國際社工日,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與《通靈少女》主角原型、社工劉柏君同臺對話,坦言目前社工面臨人數不足、案量大的問題,衛福部近年已協助社工加薪,並推動社會安全網,力拚5年內培養1萬名社工。對社工而言,除了薪水,社會的回饋也很重要,呼籲大衆給予社工支持,不能出事就找「替罪羔羊」,把責任歸咎在社工身上。

陳時中表示,本來政府有很多體系照顧各類社會問題,過去這些網路都是個別的,政府希望把網路串連起來,不要漏接,爲此推動社會安全網計劃。由於社工目前有人力不足的問題,社安網2.0規劃5年內培力1萬名社工。社工要做的事情太多,社會的壓力都集中在社工身上,脆弱家庭需要社工協助處理經濟問題、家暴需要保護性社工、精神衛生也需要心理社工師。

《通靈少女》主角原型、社工劉柏君表示,自己在高中的時候,白天上學,晚上在宮廟服務,幫忙問事,原以爲這樣是在幫助人,就這樣過了3年,到了考大學的時機,她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科系,想到社會工作是助人專業,便到了臺北大學社工系就學,學了社會學、社會政策、諮商輔導等後,發現一個人會出問題不見得是個人因素,很多是家庭、社會因素,不順利也不只是鬼神造成。在社工系,她療愈了自己,得知助人有很多方式,因此便踏入這個領域。

陳時中表示,衛福部的工作很多,2年來因疫情關係,常常「壓力山大」,不過衛福部也是一種社工,屬於「政策性」的社工。近來衛福部發現社工有案量大的問題,這對社工來說傷害是最大的,空有一身專業,想幫助很多人,但處理問題只能淺層地處理,無法得到回饋。衛福部近年在主計總處幫助下,提高社工的薪資,但對社工而言,除了薪水,回饋也很重要,回饋是往前的動力,讓他們不斷進步,往前走。

劉柏君表示,很多人知道她在做社工,出現新聞事件時就會要她幫助,甚至質疑她「領薪水乾嘛?」。陳時中對此迴應,這個社會有迷思,認爲把問題交給社工就好,但需要有充足的支持才能把事情做好。過去發生新聞事件時,大家強調咎責,但從咎責角度來看,無法體會實際的苦難、無法除錯,不能出事就找「替罪羔羊」,這是不對的。「如果沒有互相體恤,讓制度精進,社會如何進步呢?」。

陳時中呼籲大衆給社工給支持,若衛福部有做不到的地方,請給衛福部批評指教。劉柏君則表示自己以社工爲傲,相信透過他們的努力,能讓社會更好。爲響應國際社工日,衛福部今起至29日,於臺北車站北二門舉辦活動,現場展出179名優秀社工的服務事蹟,民衆可領取粉紅色卡片給社工留言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