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孫燕姿第一,海來阿木墊底,網傳的現役歌手大排名太真實
近日,某樂評人老師公開發布的一份華語樂壇歌手排名榜單引起網友廣泛討論,評論兩極分化,衆說紛紜。有強烈反對者,有攻擊嘲諷者,也有拍手稱快、點贊支持者。
起因是該樂評人看到了一份所謂的華語歌手排名榜單,該榜單按照作詞、作曲、演唱、和聲等技能依次遞增的標準,將華語歌手分爲一到十級。羅大佑、李宗盛處於第五等級,而刀郎則處於第十級,比羅大佑和李宗盛竟不可思議的高出五個等級。
樂評人老師認爲這一排名標準太過偏頗,遂拋磚引玉,提出了自己看法。由於將歌手分級分檔本就是帶有濃烈主觀意願的“傻事兒”,不妨將該排名權且當作玩笑一樂。
要對歌手進行分檔和排名,首先需要一份標準,以保證排名的說服力。樂評人老師的標準包括有技巧、有品質、有審美、有文化、有思想、有突破等幾個維度,其中的技巧性是最基本,也最入門的標準。
歌手的綜合水平和唱功關係不大,和“唱商”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力”有關。一些歌手不出彩最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缺乏文化支撐。
這一標準設置涉及的方面非常豐富,相對而言比較客觀,說明了歌手創作的音樂作品的價值和作用,對歌手的綜合素質與水準進行討論。
衆所周知,音樂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內嵌意識形態的文化,因此對歌手做出評判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必須要有足夠經驗、知識儲備、敏感度和收聽量。
據瞭解,該樂評人從業經驗豐富,以見解毒辣著稱,雖然得罪過很多人,但觀點坦率真實,是行業中敢說真話的“批判者”。
他認爲,華語樂壇的很多歌手是不合格的,他們跳過了當年唱片公司們的篩選,直接被大媒體或短視頻推到臺前。
本次歌手排名分爲七個等級,同一級別內部不進行排名。
第一等級是指“在演唱上無懈可擊或在創作上展現出了非凡優勢的歌手”,比如張惠妹、孫燕姿和陳奕迅。他們三位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文化底蘊,作品具有人文精神,代表了各自的一種文化屬性,且被大衆熟知並廣泛接受。除此之外,這三位歌手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發展。
第二等級是指“擁有巨大的演唱和創作優勢的歌手”,比如朴樹和李健。朴樹擁有特別的創作才能,李健在演唱和作曲方面屬於華語歌手中的頂尖水準。
第三等級是指“在創作和演唱上擁有獨特優勢,有不可替代的魅力的歌手”,比如王力宏、林俊杰。
第四等級是指“在創作和演唱上還不錯的歌手”,比如李榮浩、薛之謙、樑博。這些歌手有各自出彩的方面,但出彩的部分比較中規中矩。
第五等級是指“在創作和演唱上有特點有優勢、但劣勢也比較明顯的歌手”,比如張傑、刀郎、楊坤、黃綺珊。張傑唱功雖然強,但對作品的演繹不夠準確。
第六等級的歌手是指“創作和演唱相對較差的歌手”,比如王源、孫楠。即便有流量支撐,但作品較差。
第七等級的歌手屬於“地板級歌手,拉低了華語樂壇水準”,比如海來阿木、隔壁老樊。這些人很多靠短視頻平臺走紅,具有濃厚的草根色彩,作品旋律好聽但品質較低。
這一等級劃分雖然有帶有一些個人色彩,但還是可以看出其專業度,細細琢磨覺得很有道理。
音樂評價從來都不是一件服從“羣衆意志”的事情,往往當下最火的歌手真實的音樂水平並不高超,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跳出對歌手個人的崇拜,才能重新審視音樂作品。
這一榜單的珍貴之處在於不屈服“羣衆聲音”,敢於發表可能被否認或攻擊的看法,也就是“說真話”。而只有“說真話”,纔有可能讓人醒悟,推動行業變化。
華語樂壇從誕生至今,經歷了幾個階段。80、90年代的娛樂產業爲“星探式”,即由唱片公司挑選歌手,通過企劃宣傳等方式將其推向市場,而2010-2020年間互聯網時代和2020年後的短視頻時代則將更多決定權交給大衆,通過自然流量挑選“音樂人”或者“網紅歌手”。
這裡就衍生出了專業人士的評價和羣衆認可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星探式”的造星方式使得舞臺上的歌手更專業,專業級的唱片製作使歌手們的作品耐聽、有內容、有質感且“經得起推敲和拆解”。
另一方面,網紅式造星方式使得造星的權力下放,免費流量平臺讓普通素人有了更多成名機會,但大衆選擇的結果就是走紅的作品質量較差,畢竟有音樂素養的平臺用戶還是少數。
正因爲有這樣的矛盾,所以真正有才華的歌手在今天的環境可能知名度並不是“足夠高”,公衆對於歌手也缺乏比較準確的見解。長尾市場下,我們需要更多能讓所有人看見並接受的“巨星”,帶動行業變化,轉變市場風氣,讓華語樂壇變得更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娛樂,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不實之處,歡迎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