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則豪帶探索和接納的心 赴斐援助

陳則豪去年兩度參與斐濟醫療團,和當地團隊交流急診病患處理方式、協助改善急診動線,並進行急救技能訓練。(馬偕醫院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2023年8月,馬偕醫院首次在斐濟開展醫療任務,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則豪是團員之一,同年10月,馬偕醫院組成7人團隊再度前往斐濟,陳則豪更是肩負團長責任。過去在花蓮就讀醫學院,他體悟到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大臺北地區一樣,擁有充足的醫療資源和高度便利性,因此當急診醫學部主任蔡維德詢問參加斐濟醫療團意願時,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陳則豪說,斐濟的醫療是公醫制度,大多數民衆依賴公立醫院,他們參訪的南迪醫院位於斐濟的第三大城市,就醫人數衆多,但資源相對匱乏。每天早晨,當地民衆會在醫院大廳領取號碼牌看門診,每日限量200號,若當日未能抽到號碼牌,除非有緊急醫療需求,否則需要隔日再試。在臺灣常用的心肌酵素檢測,在南迪醫院則需要委外檢驗,病人可能需要等待半天,甚至更久,才能獲得結果。

第一次訪問南迪醫院時,他注意到當地的急診行醫模式和臺灣明顯不同。馬偕團隊和當地醫師針對急診病患的處理方法展開交流,並分享臺灣的經驗,之後也對急診動線、空間利用及藥物種類提供建議。

另外,由於陳則豪和蔡維德主任都是美國心臟醫學會認證的高級救命術指導員,在第一次訪問時,就對當地醫護人員和醫學生進行了急救技能提升訓練,並引入團隊資源管理(TRM)的概念,期望在進行急救等醫療處置時,能夠促進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

第二次訪問斐濟前,對方表示希望學習氣管內插管技巧、處理大量傷患相關知識。因此馬偕團隊特別從臺灣攜帶插管模具和大量傷患紙牌遊戲,讓當地學員都有機會親自練習插管技巧,並透過紙牌遊戲模擬如何迅速進行傷患檢傷分類、確定處置的優先順序,這些教具在培訓中大受歡迎。

陳則豪說,這些經歷不僅是文化衝擊,也讓他對於臺灣的醫療資源有了更深的感慨和珍惜。他認爲從事國際醫療最重要的是擁有一顆願意探索和接納世界的心,由於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性與不足,與臺灣大不相同,如果只用本位主義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差異,就很容易陷入無益的批判,「我們的角色是分享經驗、提供支援,透過醫療合作來結交朋友,讓更多國家瞭解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