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金/全臺多起接種後死亡 該不該讓長輩打疫苗?

陳志金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

這兩天媒體不斷的報導長輩疫苗和死亡的新聞連帶疫苗的打氣也受到了影響,專家們和指揮中心也都有出來用「數據」說明。

如果瞭解醫學和機率的話,應該就能理解,打疫苗和死亡,是時序上「接近」,但是因果關係還是無法確立的,需要進一步的從病史病歷等等去釐清的。

▲6/18施打疫苗累計數據。(圖/指揮中心提供)

而大部分打完疫苗不久就往生的長者,其實都只是「巧合」。但是,一般民衆很難接受這種「巧合」的說法。

17萬的75歲以上長者,在打疫苗後,有11人死亡。

這個數字,在媒體的不斷的播報之下,看起來好像「很可怕」!

但是,其實我們看到這個數字,就會想問「背景值」是多少?

也就是,在沒有打疫苗的時候,75歲以上的長者,每天有多少人會死亡?

阿金就去查一下內政部戶政司 2020年的資料:75歲的長者,每天有260人死亡!

阿金對這個數字也感到驚訝,更何況是一般的民衆?

▲該不該讓長輩打疫苗。(圖/翻攝自Facebook/Icu醫生陳志金)

但是,想到有個說法是「70不留宿、80不留食、90不留坐」就能夠理解,其實上了年紀,很多老人家是前一刻還好好的,然後,說走就走。

75歲以上的人口有144萬,如果17萬人(12%)是在同一天出來打疫苗,那麼打完疫苗又「剛好」在當天死亡的人數,就是31人。

如果這17萬人是分三天在打疫苗:

那麼,打完疫苗又「剛好」在三天內死亡的人數,第一天10人,第二天20人,第三天30人,三天加總就是60人。

其實,媒體在報的死亡人數,沒有比這個數字高,但是,很多民衆還是聽不下去的。

相較於感染後的高死亡率(75歲以上的感染者,死亡率是22.7%,也就每5人感染,就有1人會死亡),所以,不是隻臺灣,世界各國都會建議要打疫苗。這個部分,李秉穎教授、指揮中心莊發言人、何美鄉博士,都有提過,我就不再贅述了。

我就姑且不和大家談這個「沒有感情」的數字,我們來談談情感

我要和大家討論的是,長輩打不打疫苗,有時候是不是他們決定的,而是聽子女們的。

那麼,如果長輩聽了孩子的建議去打疫苗,然後發生死亡,你可想而知,這個孩子,是會多麼的自責?多麼的內疚?如果他不瞭解這個「機率」和「巧合」,他會以爲是自己把父母「害死」!「早知道」就不要逼長輩去打。

嘉義縣疫苗接種情況。(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可能就會一輩子內疚自責!或者一輩子憤怒的要找真相、討公道,甚至可能會要死後解剖(其實,絕大部分都只會發現是原來的心血管疾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因爲害怕,而選擇不讓長輩去打疫苗的孩子,將來萬一長輩被感染,不幸往生了(機率還蠻高的,五分之一),孩子一定也會內疚自責一輩子的!「早知道」就讓長輩去打。

而且,在疫情更嚴峻的時候,你如果想要打,還有兩個問題待解決:當下還有沒有疫苗可打?打了之後,至少需要2周或者2-3個月才能夠產生保護力,是緩不應急的。

情況更復雜一點的,就是有多名子女的家庭,子女間的意見不一致,有人主張讓長輩打,有人主張不打。無論做什麼選擇,選「錯了」的那一方,除了會自責,還會被兄弟姐妹怪罪

其實,大家的孝心是一樣的,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關心長輩,大家應該多找一些資訊、多討論,共同決定,共同承擔,不要爲了打疫苗而造成家庭不和。

爲了避免這種「早知道」的遺憾,對於打疫苗這件事情,爲人子女的決定,確實不容易。

所以,要選擇可信的資訊,不要聽信Line羣組謠言,也不要被大量的報導所驚嚇。最重要的是,兄弟姐妹之間,要充分的溝通。

▲該不該讓長輩打疫苗。(圖/翻攝自Facebook/Icu醫生陳志金)

疫苗注射能夠減少感染後的重症住院、死亡,能夠讓社會恢復正常的運作,這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

即使長輩因感染而不幸往生,孩子們也能坦然接受,畢竟年紀也大了,也做好家中羣聚感染的準備(尤其是18歲的孩子,目前還無法打疫苗),那就選擇不打吧!共同做了這個決定,那就承擔可能的後果,不要再抱怨。

打了疫苗之後的死亡,絕大部分是和疫苗是「巧合」,通報疾管署之後,就會進一步的仔細釐清。

如果讓長輩去打,萬一真的在幾天內就往生了,也請要「放過自己」,請勿「自責」,因爲大部分的時候,那只是「巧合」,跟你決定要讓長輩去打疫苗是「無關」的!

兄弟姐妹一起討論、共同決定,一旦決定了,無論結果如何,就一起承擔,不要再說什麼「早知道」的事後諸葛,纔不會遺憾、自責一輩子。

感謝網友給這文章下的註解:

「機率上可能是巧合,但情感上很難接受。打與不打對許多高齡者以及其家庭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決定。如果打之前,民衆有看過醫師的文章,或許現在新聞中出現的紛爭就會少一些。」

熱門點閱》

黃竣民/不敗的漢光兵推是「神話」 還是「笑話」?

► 疫情見曙光 醫師預言:這波小高峰過後 每日確診將降百例以下

► 【疫苗卡關2】國產疫苗怎受國際認可?臺大教授:現在是做生物相容性的最佳時機!

苦苓/【疫苗懶人包】弄明白就可以準備打了!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Icu醫生陳志金」。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