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急性中風轉診平臺 今年獲經費支持再推往中部2縣市

成大醫院2020年研發的「急性中風取栓轉診平臺系統(EVTTS)」,協助提升腦中風轉診效率,獲得許多大獎及健保署、國科會經費支持。記者周佩怡/攝影

臺灣每年有3至5萬人發生腦中風,來得又兇又猛,是造成國人死亡與失能的主因之一,成大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宋碧姍指出,儘早治療是避免腦中風死亡與失能的重點,成大醫院2020年研發「急性中風取栓轉診平臺系統(EVTTS)」,有效提高轉診效率及治療執行率,不僅嘉義,雲林及臺中也分別在今年9月、11月加入;而系統更獲得今年國科會及健保署計劃經費支持,得以繼續無償提供給其他縣市,一同完善全臺急性腦中風治療區域聯防網。

據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心腦血管排名均爲第二至四名,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寶貴性命,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近六成,平均失能近10年,且年燒百萬照護成本。腦中風分爲缺血性及出血性,前者佔八成,需於4.5小時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或症狀出現後24小時內進行動脈取栓手術(EVT);後者則佔兩成,須靠手術治療。

腦中風治療等同與時間賽跑,中風後每拖延一分鐘,大腦神經細胞死亡190萬個,宋碧姍表示,越快將患者送往有能力、有人力的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越能降低後遺症發生機率;但調查顯示,通報119當下,全臺有21%的患者送往最近的醫院做初步的診斷與治療後,仍須轉診至其他適合的醫院。

過往醫院透過電話聯繫或通訊軟體羣組,一一確認尚有哪些醫院能收治患者,宋碧姍說,除了有資安疑慮,彙整零散的資料也影響轉診時間、效率與患者預後效果。爲此,成大醫院與成大醫工所建置EVTTS,連結區域內急性中風治療網絡,當第一間收治的醫院診斷、輸入患者病情後,系統會初步給予可提供進一步治療的醫院名單,第一間醫院再透過電話,與建議的他院值班醫師確認最新狀況,減少交換資訊、轉診各家醫院的時間。

調查指出,導入EVTTS後,加速區域轉診77分鐘,EVT執行時間128分鐘,也提高EVT執行率30%、患者3個月良好預後33.6%,減少患者住院天數、醫療花費。卓越成果不僅獲得2024年臺灣永續大學獎、第21屆國家新創獎、第25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也吸引嘉義、雲林、臺中分別於2022年及今年9月、11月跟進。

系統目前除了成大醫院、臺南市衛生局提供資源協助維運外,今年中更獲得健保署「113年全民健康保險主動脈剝離手術及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劃 」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經費支持,得以繼續無償提供給其他縣市使用。

宋碧姍表示,未來將依各縣市營運狀況,精進系統功能,並優化到院前影像交換、語音轉換等評估轉診所需服務;至於能否讓救護車上的緊急救護人員提早使用系統,則牽涉到病情判斷,即使有多種評估量表協助,也難第一時間準確判斷腦中風種類,又若都送到具EVT能力的醫院,恐反而增加醫護負荷量,延遲治療時間,因此這部分仍須取得區域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