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溼地黑面琵鷺破百隻 社區朝「裡海」環境永續發展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黑面琵鷺破百隻,社區朝「裡海」環境永續發展。(王昭湄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黑面琵鷺破百隻,社區朝「裡海」環境永續發展。(王昭湄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原爲泡水廢耕地,經林務局以「生態休耕」方式保留溼地,成爲鳥類棲息樂園,裡海生活實驗室7日表示今年臺灣共記錄到3824只黑面琵鷺,早年成龍溼地周邊黑面琵鷺只有個位數,這2、3年都突破百隻,將可進一步打造「裡海」環境,永續生態與社區發展。

裡海生活實驗室長期關注成龍溼地生態,口湖駐地研究員王昭湄這幾年進行鳥況調查,發現溼地周邊至少有上百種鳥類,其中黑面琵鷺在7、8年前只記錄到個位數,由於溼地生態經營良好,加上週邊有許多魚塭,吸引愈來愈多黑面琵鷺來棲息覓食。

王昭湄表示,成龍溼地自2009年起,由林務局協助社區經營,經過10餘年,已成爲地層下陷區域從劣勢翻轉爲優勢的首例。未來可朝「裡海」環境發展,「裡海」精神主要訴求社區與生態的結合,透過人爲經營,增進社區回覆力與生物多樣化,進而永續利用發展。

王昭湄說明,口湖鄉具備鑲嵌的生產地景,有成龍溼地、魚塭、草澤、旱田、水圳,漁民在打撈魚塭清池後,塭底會殘留一些雜魚小蝦,水鳥們便來享用大餐,同時也幫漁民清理魚塭,不同水位會有不同的水鳥出現,人鳥和平共處在同一片土地,生生不息。

王昭湄指出,據調查,前來臺灣棲息的候鳥愈來愈多,以黑面琵鷺爲例,今年比去年增加近千隻,須要更廣大的棲地,因此主要棲地從臺南一路往北延伸至嘉義、雲林,若成龍溼地能打造「裡海」環境,不僅可形成鳥類樂園,還可同時促進社區發展,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