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讓智慧城市更智慧

2020年,一場突發疫情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重要。而集大成於一身的智慧城市雖然因“疫考”不合格而備受詬病,但它依然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嚮往,城市高質量發展、智慧社會、網絡強國等的重要內容。那麼,邁入“十四五”的新階段,智慧城市要如何解決問題,實現真正的“智慧”?2020年,面對突發疫情智能做出快速反應的杭州城市大腦大放異彩,好評如潮。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考察調研時表示,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爲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由此看來,城市大腦也成爲智慧城市建設邁入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

事實上,自從“城市大腦”這個概念進入大衆視野,便已經甚囂塵上。有相關數據表明,截至2020年6月,全國已經有數百個城市宣佈建設城市大腦。阿里、華爲、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中科大腦、360、滴滴和京東等各大科技企業也相繼進軍城市大腦領域,提出了自己的“泛城市大腦”技術規劃。這是繼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建設之後,城市大腦又要“一哄而上”?對此,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院長尚進建議,各省市要合理、理性規劃城市大腦,避免資源浪費、重複建設。

什麼是城市大腦

雖然,近兩年城市大腦“熱”,但自2016年杭州市首提城市大腦建設計劃以來,截至目前,其實,對於什麼是城市大腦很多人並不瞭解,對於,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關係,業界更是各有各的理解。

而要理性推進城市大腦,就要先知道什麼是城市大腦。

對於什麼是城市大腦,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上表示,城市大腦最早的時候,正好是人工智能“熱”的時候,因此,大家很簡單地把城市大腦理解爲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城市的問題。其實,城市自身進化到今天,需要有城市自己的智能,所以城市大腦,不是把人的大腦安到一個城市裡面去,而是把城市當成一個生命體來看待,是有人組織的生命體。當今,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給城市居住、交通、環境、基礎設施等各方面帶來諸多挑戰。而要迎接這些挑戰,就需要利用基於互聯網、數據和計算的機器智能,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會帶動新技術發展和產生新的基礎設施。城市大腦就是新的基礎設施,目的是連接時間與空間,協同、交互,讓城市智能。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副所長黃璜撰文指出,城市大腦要有四個層面的城市治理內涵:一是“城市大腦”是對細節的治理。城市經營者不能單純將“數字大腦”視爲一套技術應用,而應是以細節爲導向的精緻的公共物品;二是“城市大腦”是對流動的治理。包括對人、物或能的流動和信息或知識的流動;三是“城市大腦”是對時間的治理。一方面是線上信息的一瞬而至將物理時空壓縮到了極致,不同來源、不同尺度的信息可以同時呈現,城市的瞬間態勢可以一覽無餘。另一方面是線下時間可以被精確地配置。無論是對交通的管制還是對能源的調控,“城市大腦”都將時間配置給更需要它的對象;四是“城市大腦”是對複雜性的治理。隨着城市自身的擴張,其內部分化出的子系統之間日益難以協作,導致城市本身又成爲複雜性的來源。數字化帶來的統一網絡、高效計算、即時通信和智能行動,爲城市應對自身複雜性提供了途徑,但信息爆炸與無序流動又疊加了新的複雜性。“城市大腦”可以通過對城市內部關鍵信息流動的標準化、統一化和集中化,重構城市中的信息秩序,看作簡化這種雙重複雜性。

中國科學院發佈的《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2020》指出,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複雜問題,更好地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

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

對於城市大腦的定義,目前雖然還沒有統一的權威定義,但從杭州實踐以及業界各專家給出的定義來看,比較一致的是: 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城市問題,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而這些共識與智慧城市建設內容和目標相同。 因此,很多人困擾於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關係: 有一部分認爲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無關,有一部分認爲城市大腦就是智慧城市。

那麼,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到底有沒有關係?這關係着城市智慧發展的資源浪費、重複建設等問題。

對於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關係,2018年,在TechCrunch國際創新峰會上,王堅表示,“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腦”沒有任何關係,城市大腦不應該被翻譯爲“TheBrainofSmartCity”,而應該被翻譯爲“CityBrain”。王堅認爲,當下“智慧城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僅僅把最新的互聯網技術或者系統簡單地放到城市中,而忽略了技術或系統是否有用;2020年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王堅表示,城市大腦有一個核心——大腦中樞系統。中樞系統是城市的中心架構,這是杭州的一個重要發明,

它改變了過去智慧城市的建設路徑。相比其他城市的智慧系統,杭州城市大腦的大腦中樞除計算能力強大外,它最大的特點是打造了一個開放的系統。一個城市引入大腦中樞後,不需要改變原有數據結構,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和接入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治理城市的目的。形象來講,城市大腦好比給城市裝上了一個CPU,而智慧城市像是給城市裝上了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局部看起來可用,但本質是沒有“智商”的,無法與其他部分聯動,而城市大腦可以協同、交互。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組成員劉鋒表示,城市大腦某種角度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一次升級,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複雜問題,更好地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

2020年11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袂發佈的《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認爲,城市大腦是智慧城市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構建智慧城市框架體系的核心單元、是增強智慧城市“軟實力”的關鍵抓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藉助物聯網、5G移動通信、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商業、交通、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運行要素整合在一起,匯聚了海量數據,其架構體系和協同關係十分複雜,需要通過建設城市大腦這一智慧中樞,才能實現對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維服務的全方位管控。

其實,不管城市大腦如何定義,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是何關係,兩者都是因爲更好地解決城市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應運而生。因此,爲了提高效率、避免重複建設,最優選擇就是融合發展。

如何推進城市大腦

目前,智慧城市信息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而條塊分離、數據不共享等問題依然嚴重: 城市大腦較智慧城市建設較晚,但目標就是爲了解決城市問題,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打破原先政務數據缺少協同互通的局面,做到統一調度城市基礎數據,加強政務部門數據協同,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減輕公衆在政務事務辦理流程上的麻煩,充分發揮數據作用,實現“智能”化運行。 因此,智慧城市要想實現“智慧”,就需要城市大腦來統一控制和指揮決策。

那麼,如何推進城市大腦,讓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王堅以杭州爲例講述了杭州城市大腦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經驗積累。2016年杭州剛提出城市大腦時,政府、企業都無從下手,阿里雲、數夢工場等13家企業的上百名人員像是志願者,聚到雲棲小鎮一起探索、研發杭州城市大腦。經過努力,2017年,城市大腦1.0正式發佈,以交通爲切入點,城市大腦對128個路口信號燈進行接管調控,在試點區將通行時間縮減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了4.6分鐘。在蕭山區,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到達現場的時間也縮減了50%;第二個階段是治理體系搭建。2018年年底,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正式發佈。這是城市大腦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這個階段,杭州成立城市大腦領導小組,市委書記擔任組長,走的是政府帶動企業創新模式,期間,很多政府公務人員更像產品經理,從設計、規劃數據模塊到投入運行,直至“產品”上線,全都親力親爲。這一階段,城市大腦完成了從治堵到治城的轉變;第三個階段是治理體系形成,推出的“親清在線”平臺。這是近年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城市大腦的有機結合,倒逼政府流程再造,讓更多部門實現政務數字化協同,甚至可以做到福利發放一個都不少,引發基層治理變革。同時,“親清在線”也體現出城市大腦最基本的治理理念:誠意、誠信和直達。王堅表示,城市大腦最理想的狀態是幫助城市更高效地治理社會,形成整體政府,職能部門的人員只需坐在數字駕駛艙就能感知城市動態、把握管理全局。而杭州城市大腦的思路非常簡單,就是把數據變成城市治理的資源,用這個資源再去賦能基層治理。並且它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未來,它會把城市變爲超級智能的城市。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在圍繞停車先離場後付費、有車位無違停;就醫先看病後付費、最多付一次;旅遊10秒找空房、20秒景點入園、30秒酒店入住、多遊一小時等場景進一步優化,全面推動新場景設計研發。

對於各地都在推進城市大腦建設的情況,王堅指出,目前,很多城市推進城市大腦的問題在於,“把城市大腦作爲一個切入點來解決城市局部的問題”。而王堅認爲城市大腦建設還是應該體系性更強一些。城市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不應該盯着局部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整體的角度系統地來解決和改善城市的問題。

智慧城市權威專家、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在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表示,城市大腦要以人爲本,以解決城市建設發展的難點、痛點和堵點爲主攻方向,突出便民利民惠民,實現“四總”(全量數據資源總彙聚、全域數字化系統總集成、全局業務服務總協同、打造城市智能化總樞紐)、取得“四突破”(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產業模式突破、城市服務模式突破、城市發展理念突破)、具備“四力”(城市具備更強感知力、城市具備更好協同力、城市具備更優洞察力、城市具備更大創新力)。

立刻加入: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來源:《中國信息界》

作者:杜澤

參考文獻:略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公開渠道,旨在爲廣大用戶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電子政務智庫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抄襲本文至其它渠道者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推薦互動:

回覆:LHGDZZW 可獲取:歷年聯合國電子政務報告中文版

回覆:XZXKGB 可獲取:行政許可事項分類國家標準

回覆:DZZWBZH 可獲取: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國家標準

回覆:ZDPYC 可以獲取:浙江最多跑一次工作規範

國脈數字智庫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資訊客服號:echinagov-GM

關於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諮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覈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爲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諮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於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覈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