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走了戴行長、來了顧行長,趙輝真的自帶主角光環?

在《城中之城》中,趙輝似乎是個天生的贏家。

他三十五歲就成爲深茂銀行最年輕的分行副行長,恩師又是分行行長戴其業。論資歷、論背景,趙輝的未來,必然是青雲直上、前途無量。

有了這樣的雙重加持,趙輝必定是全分行最靚的仔。只是,明天和意外總是隨機到來。由於嘉祥實業的股價暴跌,戴行長駕車在凌晨狂飆,最終不幸跌落高架、車毀人亡。

就在事故的前一天,戴行長還對弟子殷殷期盼、諄諄教誨,誰料僅僅半日過去,兩人已是陰陽兩地、天人永隔。

靠山山倒,靠樹樹搖。趙輝怎麼也不曾料到,老師之前還說要給自己站臺、背書、鎮場子,僅僅半天的光景,一切恍若隔世。

果然,在恩師去世之後,趙輝在濱江支行召開例會,研究部署陽光計劃。不出意外的是,全行上下反應出奇的一致,反對反對、堅決反對。

有些人甚至臉很難看、話很難聽,嘴上陰陽怪氣、話裡夾槍帶棒,張口就是大項目纔是重點工作,閉口就是戴行長死得不清不楚。沒有了戴行長的背書,趙輝的陽光計劃就此擱淺在了計劃階段。

沒有天降的貴人,只有努力的自己。作爲戴行長最得意的門生,趙輝與恩師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關係。

以前,有戴行長的鼎力相助,趙輝自然是順水行舟、一帆風順。如今,戴行長不幸離世,趙輝在分行的前景變得黯淡起來。何況,全行上下關於戴行之死流言滿天飛,趙輝想獨善其身好像都有難度。

原以爲戴行長下線之後,趙輝將成爲孤身走暗巷的孤勇者。

但是,故事卻忽然迎來了轉機。在戴行長出事之後,總行副行長顧慎被安排到分行出差。於是,趙輝和顧行長之間難免少不了一次談話。

在這場對話開始前,趙輝對推行陽光計劃遇阻的事情向顧行表示了歉意。對此,顧慎是這樣說的:

“不是你能力有限,是整體跑偏了,至少今年吧,總行管理層的考察標準,絕對不僅僅是業績了,還有就是在國家金融,扶持科創企業計劃裡的推動作用,戴行出事之後呢,大家都深感悲痛,但是難過歸難過,戴行的擔子總得有人擔吧。是吧?現在行裡面有資格、有能力接下這個位置的人並不多,能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就得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作爲總行的副行長,顧慎的這段話語重心長。對於趙輝這個下屬,他的話裡有安慰、有體諒,更多的則是無限的期許。

不過,在職場混久了,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樣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職場裡都要反PUA。都什麼年代了,還在玩胡蘿蔔+大棒的低級戰術?

如果我們這麼說的話,還真是誤解了顧行長。在畫大餅式的說辭過後,他對趙輝這樣說道,“之前,你跟戴行走得近,我也不好橫刀奪愛,從今天開始,我來給你背書,你不會不同意吧。”

這話說得大方得體,卻又情真意切。和一般愛給下屬畫餅的領導不同,顧行長是個行動派,他不打白條、不玩虛的,直接就表明了態度——我給你背書!

趙輝本來還沉浸在失去恩師的痛苦中,突然之間天降的貴人站在了面前,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主角光環、開金手指。

你看,前任後臺剛剛下線,立馬來了一個更硬、更有權的後臺。這不就是常見的編劇動動手指、主角光環附體的套路嗎?

不,這還真不是。在劇中,顧慎對趙輝之所以青眼有加、收爲己用,是因爲他發自內心地賞識中年才俊。

作爲銀行高層,顧慎自然明白,寶劍豈能總是藏於匣中。像趙輝這樣優秀的人,必然要燦爛地過一生。以前,他要接近趙輝、認識趙輝、重用趙輝,中間橫着戴其業這座大山。如今,老戴下線,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趙輝拋出了橄欖枝。

對於顧行長的美意,趙輝心領神會。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職場上打拼,跟對人、走對路,才能做成事。

至此,一切看似豁然開朗。但是,趙輝身旁空降了顧慎這位貴人,不單純是領導愛才、惜才的原因。

顧慎對趙輝,又是繪藍圖、又是給承諾,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四個字——陽光計劃。

劇中對陽光計劃並未有過太多的着墨,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從蛛絲馬跡中還原出陽光計劃的內容——這是一項針對科創、小微企業和三農產業開展的計劃,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在這場對話中,顧慎曾開門見山地說,總行今年對於管理層的考察標準不僅是業績,還有在國家金融扶持科創企業計劃裡的推動作用。

因此,陽光計劃纔是顧慎重用趙輝的關鍵因素。顧慎本人也許就是總行之中主抓陽光計劃專項工作的領導。所以,這項計劃的成敗,直接關乎着顧慎的前途與未來。

不巧的是,在深茂銀行內部,大部分人對於陽光計劃存在着牴觸情緒。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項苦差事,所以無人願意出面挑頭。

趙輝的同事兼同學蘇見仁的心態就代表了大多數人。他是這樣說的,“像陽光計劃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政策性任務,你手指稍微一滑,我們也就都過去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趙輝不是蘇見仁,他固然知道,在銀行內部向來都是以業績論英雄,但他更明白銀行人的職責——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把資金等金融資源,配置到他們需要的地方,配置給千行百業,配置給千家萬戶。

某位偉人曾說過,金融機構不能光看大企業、忽視小企業,更不能晴天送傘、雨天撤傘。

故人已逝,言猶在耳。事實上,無論是中小微企業,還是專精特新企業,始終面臨着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銀行們至今仍做不到雪中送炭,但卻習慣於雨中撤傘。

從這個角度上講,陽光計劃,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