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場噪音 恐害鯨豚聽損
近年來臺灣開發離岸風力發電,因施工打樁產生噪音,恐衝擊鯨豚生態和漁業經濟。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魏瑞昌5日發表《鯨聲鯨視必修課》,該書是臺灣第一本完整介紹鯨豚生態調查與水下噪音監測評估工具書。(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近年來臺灣開發離岸風力發電,施工打樁產生噪音,衝擊鯨豚生態和漁業經濟,中山大學校友、知洋科技公司總經理湛翔智和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魏瑞昌5日發表《鯨聲鯨視必修課》,該書是臺灣第一本完整介紹鯨豚生態調查與水下噪音監測評估工具書,首度揭露鯨豚遭離岸風場開發、船舶噪音的危害。
不過海委會海保署則表示,據成立5年來的鯨豚死亡或活體擱淺調查顯示,這2、3年來鯨豚死亡與活體擱淺1年約150只,屬於持平發展,並沒有顯著波動。
魏瑞昌指出,環境污染的噪音問題礙於無形,一向不受重視,水下噪音更難體會。海洋聲學實驗室1998年即啓動研究,近年發現西岸白海豚族羣數量不增反減,遭保育危機。
《鯨聲鯨視必修課》一書中提到,鯨豚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生物,倚賴聽覺和發聲來社交、繁衍後代,若長期遭受水下噪音干擾,輕則累積生理壓力,受聽力遮蔽影響而失去棲地,重則造成鯨豚聽力閾值的損傷、擱淺或死亡。
保育鯨豚族羣,需要一套科學、準確且可行的水下噪音監測評估工具。《鯨聲鯨視必修課》以科學研究成果,提出監測評估方法。研究夥伴、中山大學校友、知洋科技公司總經理湛翔智表示,《鯨聲鯨視必修課》可補足臺灣近10年來進行環評時,對於水下噪音問題評估與防治的不足處。
除了離岸風電,魏瑞昌強調,船舶噪音纔是海洋環境污染的主因。不只棲息在近海海域的鯨豚加速滅絕,其他海洋生物如底棲魚蝦、海龜、經濟漁獲等,都會受水下噪音干擾,連帶影響海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