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芝士餡餃子、被哈文導演春晚點名…這些“年”太難忘!

出品本站傳媒科技研究院×本站文創

“2013 年春晚,哈文導演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春節前後的整個冬季正是我們冬季項目最忙的時候,在國外比賽能吃上芝士餡兒的餃子。”

“跳水隊裡最受小隊員歡迎的,是紅包包得最厚的教練!”

年關將至,每個家庭都開始爲年夜飯忙碌起來,用美食和陪伴填滿新的年味記憶。

在美食對談治癒微綜《廚易社》第一季的收官集裡,開心麻花功勳演員杜曉宇、中國花滑運動員張丹、中國跳水運動員林躍和探味官常雷老友相聚,品嚐彼此親手包的餃子,分享自己與時代的“春節記憶”。

點擊播放《廚易社》第8集

一、“哈文導演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作爲有十餘年演出經驗的開心麻花演員,杜曉宇塑造過很多經典舞臺角色。但對大部分不熟悉話劇的觀衆來說,第一次認識杜曉宇應該還是源於 2013 年蛇年春晚,和沈騰馬麗共同出演的小品《今天的幸福2》中,那個梳着大背頭的“前夫哥”。

2007 年恰逢沈騰執導的話劇《瘋狂的石頭》缺少一個醫生的角色,杜曉宇正式加入了開心麻花。在參加 2013 年春晚前,杜曉宇已在話劇中鍛鍊了五六年,有舞臺的打底,面對春晚直播他毫不緊張。

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春晚的經歷,更讓他難忘的其實是幕後的插曲:“2013 年的春晚一開始並沒有我。”

原本“前夫哥”的角色並不屬於杜曉宇,“本來是我們麻花另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參與小品),但是哈文導演覺得我更適合這個角色,堅持跟劇組把我要來”。

被哈文導演“點名”上春晚這件事杜曉宇根本預料不到,春晚項目前他與哈文沒有太多接觸,兩人更談不上認識。直到即將登臺,杜曉宇才從旁人那裡得知是哈文導演堅持讓自己來,纔有了他 2013 年的春晚初體驗。

“可以說是哈文導演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杜曉宇感嘆道。

此後,杜曉宇又連續兩年搭檔沈騰馬麗登上春晚的舞臺,共同呈現了《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投其所好》三部放到當下依然精彩的小品作品。那幾年裡,杜曉宇成爲了大衆熟悉的演員,開心麻花也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

“你們可能看不出來,但是我在聊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非常激動的,哈文導演是我一輩子會感謝的人。”

在“年”的記憶中,杜曉宇珍藏着對人生伯樂的感激,而他自己也成爲了衆多人的春節回憶。

二、青“餃子、花滑,就是新年”

對冬季項目運動員來說,春節前後正是每年最忙的時候。

張丹從六、七歲就開始學習花樣滑冰,春節前後也得由爺爺載着去運動隊訓練。在張丹的童年裡,“年”早早就與花滑掛鉤,春節的樂趣更多是來自於爺爺用攢下的嶄新的紙幣給小孫女包的紅包。

2006 年都靈冬奧會上,張丹在拋四周失敗受傷的情況下頑強地重回賽場,奪得了雙人花樣滑冰銀牌。這枚曾代表中國花樣滑冰選手在奧運會歷史上的最好戰績的銀牌,來自於姚濱教練的發掘。

當時哈爾濱學花滑的小朋友基本都滑單人滑,張丹也不例外。但很快她就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被中國花樣滑冰教練姚濱發掘去練雙人滑。

“其他雙人滑隊員都是教練推薦的,比如教練覺得誰適合練雙人滑就推薦給姚老師,我是唯一他自己(姚濱)挑選的。” 談起這段往事,張丹覺得相當有趣,因爲她的媽媽最初還拒絕了這份邀請。

“那時候我母親不知道雙人滑是什麼,她就覺得這單人滑得好好的,小朋友剛有一點起色就改練雙人滑,是不是有點可惜,所以一開始還拒絕了。”

好在張丹最終沒有錯過這次機會。

1997 年,張丹開始到北京訓練,遇上過年只能和運動隊的大家到會議室或者餐廳集體包餃子,看着春晚吃吃喝喝,在備賽或比賽中的間隙裡找一點年味。

張丹回憶零幾年左右在國外參加比賽時,賽方爲了讓中國運動員感受春節的氛圍也會準備一些餃子。彼時中餐在國外尚沒普及,運動員們往往吃的是芝士餡兒餃子。味道雖然有些奇特,但也能慰藉遠在他鄉的人。

“他們對餃子的理解就是包一些東西在(麪皮)裡面,所以什麼餡兒都有,芝士餡兒、牛肉芝士餡兒……餃子形狀是對的,吃起來不是中國的味道。但是怎麼說,在國外能感受到一些中國春節的氣息,都會有一點思念的感覺。”

作爲一個在東北長大的孩子,張丹理想的餃子是酸菜豬肉餡兒的。

單吃酸菜不夠香所以得放豬肉、麪粉裡要加一些鹽更有嚼勁、調餡兒里加入雞蛋會讓食材更潤……張丹包餃子的手藝不錯,這主要來自於幼時在爺爺奶奶身邊“玩面”的趣味,以及自己有了孩子後成長出的“媽媽技能”。

酸菜豬肉餡兒的餃子充滿着地域特色,也是一個家庭中一代一代愛意的傳遞。

2012 年退役後,張丹把對冰面的熱情投入到青訓事業,同時也親自教導着女兒練習花滑,培養着孩子們對冰雪運動的興趣。

“作爲職業運動員會有一些洞察,會發現她確實有一些運動天賦,如果說在這個項目上我都沒有辦法給予她更大的空間和幫助,可能在其他領域裡我更沒有十足的把握跟信心去幫助她。” 看到孩子對花滑有興趣,張丹還是希望自己能利用專業能力給她最大的支持。

2023 年的伊始,張丹依舊在一頓餃子和花滑訓練中度過,包餃子的人和上冰苦練的小姑娘變了,但曾經的年味和冬季裡的熱愛沒有變。

三、“在體育這條道路上做更多貢獻”

運動員的“年”,被稀釋在了日復一日的訓練裡。

“我 7 歲就出來(訓練),剛懂事的時候已經開始集體生活了。其實對於很多運動員來說,別說過年,節假日我們都不會有很強的概念。”

爲中國男子 10 米雙人跳臺奪得過 2 枚奧運金牌的林躍, 5 歲就進入了潮州市少年兒童業餘體校,14 歲被國家跳水隊領隊周繼紅選入國家隊。因爲隊員年紀普遍較小,教練不放心小朋友獨自歸家,所以有的“年”並不放假,即使父母到隊裡來過年,他依然要進行訓練。

因此跳水訓練隊裡的年味,多半來自於教練的紅包。

“我們會領紅包,各組的教練有的大方,有的就不是很大方。”對年紀尚小的跳水隊小隊員們來說,收集不同教練發的紅包,就是冬訓中的一大樂事。

在一年又一年的冬訓中,08 年是一個特殊的節點。

2008 年北京奧運會是林躍參加的第一場奧運比賽,不巧的是備賽期間迎來了生長髮育週期,身高體重的變化影響着自由落體的身體感受,原有的動作完成不了,無論是難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下降。

“一天可以長兩公分,但你的專項能力可能要花兩個月時間去彌補”要調整過來時間緊任務重,林躍壓力劇增。

林躍自認爲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我是那種會藏在後面,要被人去發現優點然後還要告訴你,‘林躍你可以,你很棒,沒問題’的人。”

在所有人認爲他的狀態可能無法代替中國隊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時,國家跳水隊領隊周繼紅則是那個一直告訴林躍‘沒問題’的人。

巨大的壓力和領隊的鼓勵下,林躍主動加訓,從中午十二點半到晚上八點半,配合教練調整着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最終,林躍和搭檔火亮在北京奧運會男子 10 米雙人跳臺最後一輪中選擇了當天比賽中難度最高的動作,以 468.18 分的總分獲得了男子雙人 10 米跳臺的冠軍。

“大家都會說中國跳水隊是一個大家庭,實際上真的是一家人”林躍感嘆。

這種家人的親切感不僅來自於相伴度過一年又一年訓練,一場又一場比賽,更來自於中國跳水隊集體擰成一股繩的勁頭,林躍認爲自己是被大家一點點“提溜”上了奧運會。

從08 年到 16年,林躍代表中國跳水隊三次出征奧運,奪得兩屆男子 10 米臺雙人冠軍,2012 年倫敦奧運上的失誤讓他遺憾至今,但也正是這些挫折和鼓勵讓他也明白了心態在競技中的重要性,學會正視自己的能力與失誤,用正面的態度給自己樹立未來目標。

四、願新年,勝舊年

談及未來的計劃與新年期許,杜曉宇在話劇上積蓄了十幾年的經驗,從舞臺走向影視,將在 2023 年執導一部由話劇改編的院線電影《窗前不止明月光》,把這部開心麻花在北京出演了上百場的話劇搬上大銀幕。

對冰雪運動老將而言,賽場之外亦有冰場。張丹和搭檔張昊退役後就着手打造中國首部原創冰上舞劇《踏冰逐夢》,希望能讓大家再次回顧他們的運動生涯,讓更多人感受花滑與冰雪運動的魅力。

林躍則從自己的職業經歷出發,關注電競與傳統體育的結合,作爲《永劫無間》(2021年本站遊戲發行的多人動作競技遊戲)職業聯賽的顧問,他將傳統體育中體能、康復、心理等相關知識與電子競技結合,向選手們提供更好的支持。他希望自己依然能夠在體育這條路上爲國家做出更多貢獻。

一場春晚,一輪賽事,一次家宴相聚……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生活錨點提煉每一年中值得記住的瞬間,又在新的一年從這些記憶中汲取着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