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彰顯法治人文關懷
來源:人民網
司法救助作爲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一頭牽着百姓疾苦,一頭繫着司法關愛”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人民法院積極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濟解困、修復社會關係、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讓司法溫暖直抵民心。
應救盡救,切實解決羣衆難題
“關心訴訟困難羣衆,是爲人民司法的生動體現。人民法院堅持應救盡救,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努力讓更多因案致困的訴訟羣衆得到及時幫扶,充分體現了司法的溫情關懷。”全國人大代表、渭南鼎信創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逆向工程技術員劉盼接受採訪時表示。
劉盼談到,陝西法院在辦理司法救助案件時,以“如我求助”的情懷切實關注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羣體。同時,法院集中開展涉民生小標的執行案件司法救助專項活動,加強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拓展了司法救助覆蓋面。2024年,陝西法院決定司法救助1785件,同比上升13.48%,發放司法救助金5718.49萬元,同比增加643.96萬元。
“這些數據的背後,是人民法院對困難羣衆的切實關懷,是實實在在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生動實踐。”劉盼表示。
多方參與,構建涉未成年人長效救助體系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一項社會工程,尤其是對遭受各種傷害的未成年人給予保護至關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金湖縣供電分公司五級專家、信息通信運檢技術吉蘭芳提及自己在江蘇省金湖縣人民法院調研時,詳細瞭解了該院構建涉未成年人“法院﹢N”長效救助體系的做法。
“‘法院﹢N’,對遭受傷害的未成年人,在執法維權的基礎上給予司法救助,解決其家庭急難愁盼問題。再通過聯動的方式,讓相關單位和組織參與進來對其進行後續幫扶,實現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有效銜接,全程護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這樣的做法很具體、很周到。”吉蘭芳肯定道。
構建“法院﹢N”體系,源於金湖法院審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小學生小光在課間玩耍奔跑時與同學發生碰撞摔倒,導致受傷致殘。
相關民事案件審結後,考慮到小光家庭的實際困難,以及後續涉及康復、復學、成長等問題,金湖法院給予其司法救助2萬元,並聯合當地關工委、民政、教育、社區等開展多維度救助,推動建立未成年人救助長效機制,便於以後遇到類似涉未成年人案件及時救助。
吉蘭芳認爲,司法救助只是幫扶措施之一,對那些身體致殘、精神受到傷害的未成年人來說,需要長期關注。“這需要社會各方都參與進來,開展主動救助、聯動救助、全面救助、精準救助,切實幫助未成年人擺脫生活困境,迴歸正常生活。”
規範管理,確保司法救助精準有效
司法救助金從審批到發放週期較長,耗時長會導致救助成效大打折扣。爲進一步提高辦理司法救助案件質效,幫助當事人更便捷地申請司法救助,各地法院都在不斷實踐探索。
劉盼提及,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關於加強國家賠償審判和司法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探索推進聯動救助、資金量化使用、救助案件要素式審查等制度創新,促進全省司法救助工作全面歸口管理,落實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救助清零專項工作的要求,讓羣衆對司法救助工作有更多獲得感。
其中《陝西法院司法救助案件要素式審查工作指南》通過規範司法救助審查報告文書樣本,使當事人申請救助和各級法院覈查材料清單化、表格化、便捷化,救助標準認定更加規範精準,節省了政策解釋和上下協調時間,司法救助案件平均辦理時間減少7.25天。
劉盼建議,陝西高院要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合作,在案件審查、信息共享、數據統計、資金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構建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聯動保障體系,促進司法救助工作惠及更多困難羣衆,把這個民心工程辦得更好。(記者 王珊珊 劉輝 通訊員 伍曉偉)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