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4個症狀,請立刻停下來休息
本文轉自:人民網-科普中國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動腦就累,沒躺倒就睡,要幹活就廢。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堅持和努力拼搏,但就是動不起來。
這種做什麼都覺得很累的狀況,可能並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懶惰,而是能量條早已觸底,“隱性疲勞”正在悄然堆積。
“疲勞”是身體“缺電”了
“疲勞”與“疲勞感”是兩個概念。疲勞是實際中的損耗,疲勞感則是大腦感知並傳達到意識層面上的信號。
人體的運轉就好比充能電池,24小時都處在“充能”和“耗能”的動態平衡中。疲勞就相當於用掉的電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勞。疲勞感則是提醒你電量多少的錶盤,電量越多,疲勞感越弱;電量越少,疲勞感越強。當電量跌入臨界點,數值顯示由綠轉紅時,身體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告,提醒該進入“省電模式”並及時充能。
“隱性疲勞”的恐怖之處:不知道自己累了
在正常情況下,疲勞感確實能夠作爲我們身體狀態的一個較爲準確的指標,反映出疲勞的程度。然而,疲勞感與疼痛感類似,它是一種融合了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維度因素的主觀體驗,因而它並不總是準確無誤的,反而常常會出錯。
一個人對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適應性和可塑性。當個體反覆暴露在某種疼痛刺激下時,他們的神經系統會逐漸適應這種刺激,會變得越來越不怕疼,越來越能忍受痛,以至於對疼痛的感知力變得不敏感。
類似的,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高消耗、低補充”,電量從未滿格,數值常常赤紅的狀態時,就會忘記“不疲勞”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你以爲自己血條已經加滿,卻沒意識到100%只是虛標,實際電量只有70%;你以爲自己加個班耗掉的是5格電,只要睡一覺就能補回來,實際上電量快消耗殆盡,電池也嚴重損耗,需要一個長假來休養生息。
疲勞感的閾值就在生活中的點點忍耐和忽視中漸漲,導致即使疲勞已經累積到了快要人命的程度,也仍舊無知無覺。
在當今社會,對高效、自律和完美的追求已成爲一種普遍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催生了一個奇特而又常見的現象:人人都在喊累,卻人人都不知疲憊。人們被“隱性疲勞”的怪圈所困,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深陷其中。
沒日沒夜加班,咖啡奶茶猛灌,本來接受到身體發來“電量低”信號的大腦,因爲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的衝擊,多巴胺快速分泌,暫時提高了大腦的興奮度,攔截了大腦對疲勞信號的加工和傳達。
這種狀態下,人們會誤以爲自己滿血復活,精力充沛。殊不知,電量依舊觸底,疲憊仍未消除。這種短暫的興奮只是掩蓋了身體的疲勞警告,讓大腦對疲勞變得遲鈍,甚至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以爲是滿電滿血,把身體置於“低能量、高運轉”的極限狀態下,不僅加劇疲勞累積,更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與疼痛感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一樣,疲勞感也是爲了保護我們避免過度勞累。無痛症患者因爲無法感知疼痛而時刻面臨受傷的風險;同樣地,對疲勞鈍感的人們,也是在將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於崩潰的邊緣。
怎樣判斷自己有沒有“隱性疲勞”?
當身體處於隱性疲勞狀態時,它同樣會發出預警信號。因此,瞭解並識別“隱性疲勞”的預警信號,我們才能及時採取措施,防止身體陷入崩潰的邊緣。
1、經常腦霧,難以專注
當我們感到大腦反應遲緩、思考卡頓、記憶掉線、注意脫軌,彷彿大腦籠罩在一片朦朧的霧中,像進了水又像抹了糊一般,這時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陷入了“腦霧”狀態。
腦霧和隱性疲勞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它們可能互爲表現,即腦霧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外在體現;同時,它們也可能互爲誘因,即隱性疲勞的狀態可能加劇腦霧的症狀。
2、煩躁不安,容易厭煩
“煩躁不安”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典型表現。當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心煩意亂,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因爲小事而生氣或不安。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難以保持平靜和專注。
同時,“容易厭煩”也是隱性疲勞的一個常見症狀。由於大腦功能受到疲勞的影響,人們可能會變得容易對事物失去耐心和興趣,即使是平時喜歡的事情也變得無趣和令人厭煩。這種情緒狀態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3、中途入睡,半夜起牀
當你發現自己在進行一些日常活動時,如看電視、坐地鐵等,會不自覺地入睡,甚至在醒來後發現已經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幾集節目,這很可能表示你的身體已經過度疲勞。這種“中途入睡”的現象,在腦科學中得到了證實,是大腦在疲勞達到一定程度時,爲了強制休息而採取的一種保護措施。
因此,與其說是睡着,不如說是昏厥。這種現象尤其需要注意,因爲它可能意味着你的睡眠質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質量的下降又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累到極致反而睡不着,疲勞到極致往往睡不好。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在半夜醒來,並且不是因爲需要上廁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那麼這也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個信號。這種情況通常與睡眠障礙有關,可能是由自主神經積累的疲勞導致的睡眠週期紊亂。
4、口臭體臭,皰疹長痘
當身體陷入隱性疲勞狀態時,代謝水平會顯著降低,這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內的細菌在口腔內迅速繁殖,進而分解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產生具有臭味的氣體,從而引發口臭。
此外,代謝水平的降低還導致營養物質的代謝不完全。這些未被完全代謝的營養物質在體內積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內的具有臭味的代謝廢物。這些廢物通過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與皮膚上的細菌相互作用,產生令人不悅的體臭。
關鍵的是,隨着身體狀態持續下滑,免疫也將顯著降低,炎症就會活躍起來。這常常伴隨着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的出現。更爲嚴重的是,體內寄生的皰疹病毒可能會因此變得活躍,從而在口脣、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皰,這無疑是隱性疲勞的又一顯著且不容忽視的預警信號。
什麼是應對“隱性疲勞”良藥?
感覺“累了”是正常的,不知道“累了”卻很要命。“隱性疲勞”的根源在於“耗能”過度與“充能”不足的長期失衡,以至於大腦對“疲勞”失去敏感,對“不疲勞”喪失感知。
要打破“隱性疲勞”的束縛,我們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強度的“耗能”下實現高效地“充能”,或者通過降低“耗能”以確保“充能”能夠及時跟上。
1、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衆所周知,優質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復元氣的黃金法則,甚至有科學家堅信,它是疲勞恢復的不二法門。說一千道一萬,確保擁有優質的睡眠無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降低耗能:人生需要“鬆弛感”
在無法保證高效“充能”的情況下,儘量降低“耗能”變得尤爲關鍵。在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後,身體和大腦的能量利用會變得低效,就像空轉的輪胎,沒有向前挪一步,卻耗能損傷自己。
因此,適當放鬆,保持工作和生活的鬆弛感,則能減緩疲勞累積的速度。給身體和大腦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讓它們從緊張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恢復活力。
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蘇靜
審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