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是新冠肺炎的窩 重症醫警告「感染風險增34倍」

爲避免市場成爲隱形傳播鏈,嘉義政府強力建議各鄉鎮市公、民有市場採取自主分流,透過身分證字號尾數進行單雙分流、分日採買。(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臺灣5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其中臺北市新北市更是此波疫情重災區,新北市長侯友宜昨日公佈確診足跡分析,第一名是「傳統市場」共3萬7722筆足跡,佔38%,其次是賣場的28%,顯示民衆在採買場所的感染風險高。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指出,經研究證實病毒在傳統菜市場傳播給人的機率,會比一般高出2-34倍。

黃軒醫師在臉書貼文「傳統菜市場是COVID-19的窩」,他解釋香港2006年爆發SARS,研究人員發現傳統菜市場傳播的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透過人類家畜海鮮活體生物體內共同相互傳播,也提到「部分病毒通過基因重組機制,在有利新環境下,做出適應環境壓力」,演化成所謂的變種病毒。

醫師也指出,日本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經傳統市場傳播給人的機率,會比一般高出2-34倍,「顯示COVID19一旦出現在傳統菜市場,傳播力是很強的」,加上無症狀的染疫者,再回到傳統市場繼續買菜,然後再傳給攤販,一直不停擴散下去,直到大爆發或有確診病例被發現出來爲止。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80%都是輕症和無症狀季節性的病毒,只有4%的感染者會去尋找醫療服務,「這更加難以提早發現這些流行病毒的存在」。

黃軒醫師指出,要降低傳統菜市場內的感染情況,除了政府規定管制措施消費者也能確實做好人潮分流及實聯制、以及個人防疫保護。黃軒醫師也強調,「任何民生銷售物資地方,都已是COVID19病毒的紅色警戒區域」,須倚賴全民落實防疫,才能脫離嚴重的疫情擴散。

目前各縣市政府也提出應對措施,避免傳統市場成爲疫情破口基隆市桃園市臺中市、桃園市、高雄市新竹市宜蘭縣雲林縣等都陸續宣佈,依身份證尾數進行分流管制,加強宣導呼籲民衆配合。臺北市、臺南市則是呼籲民衆自主分流。新北市傳統市場,均由自治會訂定各別的管制作業方式,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就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