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體育項目珍珠球進校園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5 版)

本報長春6月10日電 (記者劉以晴)傳搶,操場上,比籃球小兩三圈的白色皮球上下翻飛,一名隊員接球,跳躍拍打,一個假動作,胯下運球變向;夾擋,兩名對方隊員形成合圍,手持河蚌形木拍,攔截封鎖,皮球不時在地上翻滾;運球,進攻者衝破攔截,另一端,持紗網的隊員搶抓時機,放低身子,跑動送網,皮球被穩穩迎進網內,周圍學生歡呼喝彩。

在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這樣的珍珠球練習賽經常上演。珍珠球,又名採珍珠,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之一,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珍珠球比賽不需要專業場地和昂貴裝備,一塊空地、一個皮球、幾隻木拍網兜,湊齊對陣兩方,比拼便能開始,因此備受當地羣衆喜愛。

“以前,河蚌形的木拍都是鎮里人自己做的。”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體育教師金鑫介紹,珍珠球比賽裡,大家扮演不同角色,用手拍搶運球的“採珠人”,手持“河蚌”的守珠者,能玩得大汗淋漓,健身效果很好。珍珠球偏小,表面光滑,初學時並不好控制。技術難點之一,在於兩名防守隊員看準時機將“蚌殼”木拍夾在一起,以便控球搶球。

2010年,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小學成立了珍珠球社團,金鑫擔任教練。在珍珠球比賽規則基礎上,參照籃球訓練方式,金鑫有針對性地開展運球假動作、防守推擋等技術訓練。同時,爲吸引更多低年級學生參與,學校還開展了基礎拍球教學、珍珠球知識科普等活動。目前,全校共有百餘人蔘與珍珠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