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時評】藥品保供要緊盯痛點

該藥的價格飆升,與原材料複方菜酸酯緊缺有關。原材料緊缺可導致其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增加藥品生產成本,嚴重時甚至讓藥企不得不停產。當產量大幅削減或乾脆停產後,市場就會供不應求,惜售、漲價、囤積居奇等現象就會出現,進而顯著擡高價格,導致一些患者陷入無藥可用的困境。

近年來,類似的漲價情形越來越常見。比如去年5月,素有“保命藥”之稱的醋酸氫化可的鬆價格出現暴漲,一瓶(100片)從86元漲到了1000元,原因也是原料藥價格上漲。更早前,撲爾敏原料藥從每公斤400元漲至23300元,漲幅超過50倍。腎上腺素、硝酸甘油等“救命藥”的原料藥也曾出現大幅漲價現象,且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由此看來,緊盯原材料漲價這一關鍵點,是治理這類現象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相關部門也的確針對這一關鍵點做到了重拳整治。比如2023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官網上發佈信息稱,對兩家壟斷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原料藥並實施漲價的企業給予罰沒超3.2億元的處罰。處罰不可謂不重,但類似原材料價格飆升現象仍時有發生。

治理藥品價格飆升,速度至關重要,緊盯信息收集則是快速應對的關鍵點。事實上,我國在這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不僅國家、省、市、縣四級短缺藥品分級應對體系逐步健全和有效運轉,而且2023年短缺藥品上報信息已全部實現應對處置。但也要看到,痔瘡藥價格飆升等現象也警示社會,提升信息收集和應對的速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信息收集和應對的每個環節,都要大幅度提升效率。

在這起事件中,相關企業從去年11月起就停止了太寧栓劑的生產和市場供應,說明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已有很長時間,企業是否及時上報這一信息,有沒有采取拓寬原材料採購渠道和建議相關部門對可能存在的壟斷漲價現象展開調查,有沒有進行原料藥和成品藥儲備以應對斷貨現象等,這些方面都存在疑問,也值得相關企業反思和改進。

斷貨又漲價的痔瘡藥“傷透”了網民的心,這一說法毫不誇張。畸高的價格一旦從原料端傳導到消費端,患者就會陷入買不起甚至無藥可用的困境。如此,不僅傷害很大,而且損害可能無法挽回。治理藥品惡意漲價,除了力度和廣度不可或缺之外,還要緊盯關鍵藥品缺不得、等不起等痛點,將治理的關口儘量前移,將問題化解在患者受到影響之前。

作者 唐傳豔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朱麗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