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探花之旅:“福壽綿長”中山公園第29屆春花暨鬱金香觀賞季

春分之際,陰陽調和,日夜平分,寒暑均衡。且望碧水漸暖:瑩白梨花素蕊,嬌紅桃花初綻,輕綠嫩柳搖翠;紛飛燕子穿梭,繞樑黃鶯婉轉,登枝喜鵲活潑。可嘆:旖旎春光無限,萬物生機眼前。時有微風拂面,不禁引人流連,中山公園深處,與誰探花共赴。

不在北京的小夥伴們可能對中山公園都不太熟悉,也許會問:北京有這麼多的公園,爲什麼我們會選中山公園呢?現在的中山公園是一座具有紀念性的古典壇廟園林。爲什麼這麼說呢,遼代這裡曾經是興國寺,元代改稱萬壽興國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禮》“左祖右社”闢建爲社稷壇。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神、穀神的地方,也是皇權王土和國家收成的象徵。自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明清兩朝皇帝或遣官在這裡舉行過1300餘次祭祀活動。

社稷壇

後來,到了1914年,在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啓鈐的創意、主持下,將社稷壇闢爲公園向社會開放,初稱中央公園,是當時北京城內第一座公共園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在園內拜殿(今中山堂)停放靈柩,舉行公祭。爲紀念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1928年改名爲中山公園。

保衛和平坊

現在的中山公園佔地面積23.8公頃,園內有遼柏、社稷祭壇、中山堂、保衛和平坊、蘭亭碑亭、格言亭、蕙芳園、唐花塢等著名景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知識點我們在《科普:什麼是文物普查,文物普查都查什麼?》給大家介紹過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加粗的標題看看原文)。

公園春色

今年是中山公園開放110週年,又恰逢春分,第29屆春花暨鬱金香觀賞季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觀賞季以“福壽綿長”爲主題,開展春花鬱金香觀賞、春季花卉名家書畫邀請展、早春球根花卉特展等系列活動,向祖國75週年壽辰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鬱金香觀賞季

園內精心佈置了“喜慶迎賓”“花塢捧壽”“福壽綿長”“流光溢彩”“春林花溪”“春風和煦”以及“祥雲如意”七個室外主題景區,共展出鬱金香及其他球根花卉160個品種近20萬餘株,並且首次集中呈現了多種蘊含中國元素的鬱金香品種,如“國泰”“初心”“昆韻”“崇明之戀”等。這些特色品種不僅充分展現了鬱金香的獨特魅力,更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自信與傳承。

展覽序廳

與此同時,春花觀賞季期間,北京市中山公園管理處攜手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共同舉辦“鬱郁春華 芳風詠時”中山公園春季花卉名家書畫邀請展。

繁花 張洺貫 書法

展覽展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師生和榮寶齋畫院、青島大學美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40位藝術家的60件作品。

春風夢 李文文 紙本設色

展覽將當代書畫藝術引入公園,以春花、春季花名雅稱與春季山水園林爲主題,藝術家們用筆墨描繪出春花的馥郁芬芳與山水園林的怡秀清幽。將遊園賞花的情致昇華爲心靈的享受與精神的富足的同時,展示了中國傳統書畫描摹物象、寄情於景的獨特藝術魅力。

唐花塢

唐花塢在觀賞季期間,同步舉辦“鬱郁春華,君子好‘球’”——中山公園早春球根花卉特展。

唐花塢介紹

展覽展出鬱金香、洋水仙、朱頂紅、番紅花等球根花卉9大類近100餘個品種,爲大家帶來一場視覺與嗅覺的雙重盛宴。

展覽海報

此外,在東、西展廳的前臺重點展示了9大類球根花卉的相關科普知識,讓大家在賞花的同時,還能學習豐富的球根花卉文化。

展覽序廳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裡,梅花、海棠、碧桃等中國傳統花卉陸續綻放,它們如同精心繪製的畫卷一般,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彼此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動活潑的圖景。而那浪漫的鬱金香花海,與絢麗多彩的花帶,它們相互映襯,展現出一派繁花似錦的盛況。這一切彷彿是大自然最傑出的藝術品,每一朵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着春天的故事,讓人不禁沉醉於這無邊的美麗之中……

作者 | 楊逸塵

編輯|楊逸塵

審覈|王 超

本公號刊載的作品(含標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