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 花蓮災難救護最強後盾
花蓮縣長徐榛蔚(左)、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右)8日出席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升級iDMAT記者會,分享喜悅。(鄧博仁攝)
脊髓損傷癱瘓對病人和家屬帶來巨大生活衝擊,隨醫療日新月異,花蓮慈濟醫院透過植入幹細胞及晶片電刺激治療,幫助許多脊髓損傷病友重新站起來,甚至重回工作崗位。慈院8日在臺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脊髓損傷新希望」講座,神經外科部主任蔡升宗分享多起成功案例,鼓勵病人不要放棄希望。
慈院與花蓮縣全臺第1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在大型活動或災難發生時,從徵召隊員到檢傷、將病人後送醫院,透過手機APP能一鍵整合資料、上傳雲端,在最短時間完成搶救生命任務,花蓮縣長徐榛蔚昨出席臺灣醫療科技展,肯定慈院作爲花蓮縣災難救護隊最堅強的後盾。
蔡升宗在講座中指出,脊髓損傷可能造成四肢癱瘓或半身癱瘓,4年來慈院執行5例幹細胞植入治療及20例晶片電刺激手術,效果相當顯著。他解釋,幹細胞治療是取出病人自己的細胞,體外培養後再植入病人體內,細胞會分化出神經,重新長出神經連結,就像搭橋;電刺激在受損神經附近植入晶片活化迴路,使斷裂或部分受損的神經重新連結。
他分享說,33歲古先生在一場意外造成胸椎及腰椎斷裂、下半身癱瘓,1年多來只能臥牀、輪椅代步、大小便失禁,經過幹細胞治療及中西醫合療後,漸漸能藉輔助器行走,從「坐立人」變成「站立人」;24歲黃先生因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影響手部功能,在接受晶片植入手術後,第2天就能拿湯匙吃飯、3個月後可用叉子,握力明顯改善。
蔡升宗指出,還有1名病人衝浪時遭浪擊打上岩石,胸椎斷裂舉步維艱,接受電刺激治療後1年已重返大海潛水。他也提醒,術後1個月須密集復健訓練,後續也須長期復健,回覆情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