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ride,以最純粹的方式重尋人間煙火氣
作者:葉蓁
來源:深眸財經
今年的自行車市場,跟天氣一樣,熱得不像話。
劉燦也想跟風買一輛自行車,下班到處騎一騎,來一場時下流行的Cityride。既鍛鍊身體,又能深度遊一遊這個他從大學到工作一直待了7年的網紅城市——長沙,到巷子深處吃碗粉,或者去某個小區外吃份蒜蓉小龍蝦。
劉燦出了地鐵口,看到一家自行車門店。他走進去,擡眼就能看到大門最醒目位置上擺着一臺自行車,標價1萬7。走進店內,原來這還不是天價,山地車標價更高,都要兩萬以上。
劉燦問老闆,沒有便宜點的麼?老闆指了指角落裡密集停放的一排平把公路車,說這些2000多,看你還要不要加配件。
劉燦繞出門店,走進旁邊的麪館,掃碼點了單後,打開手機上的拼多多,搜到了一款賣出了4.6萬件的鳳凰牌自行車,百億補貼後只要366元。
劉燦下了單,面也端上來了。
劉燦的高中同學,在北京工作的彭璟說,他對桌的哥們兒這兩年大概花了十幾萬買自行車裝備,逢週二、週四非必要不加班,要去“刷長安街”。
在北京,自行車騎手一般會在週二或者週四去“刷長安街”,復興門的彩虹橋附近,是他們中途休息場所。在這裡能看到環法自行車賽上幾乎所有品牌:皮娜(Pinarello)、梅花(Colnago)、崔克(Trek)、閃電(Specialized)、比安奇(Bianchi)、德羅薩(DeRosa)等等。
這些車最便宜的三萬起,貴的話二十萬也不夠看。
彭璟感慨:“這哥們兒買自行車的錢都夠買輛車了。”
還有不少高級發燒友,自己買配件回來組裝:意大利的車架、德國的輪組,日本的套件……
爲了追求“兩個指頭就能拎起整輛車”的感覺,他們不惜投入十萬來優化碳纖維車架。
卷完車子,還有裝備。
空氣動力學頭盔、緊身騎行服、手套、鎖鞋、專業碼錶已然是標配。
一旦一項運動,專屬於某一個小衆圈子,那麼如何標榜自身的與衆不同,就成了圈內人的集體行爲。
在騎行圈,那就是氪金。
專業騎行圈流行着一句話:騎行氪金,上無止境。
二十年前,人們說,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
現在,騎行圈的人或許要說:你是什麼檔次的寶馬,也敢來撞我的公路車?
而這種現象,早就被“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三浦展洞察了。
若論誰對消費時代研究更深,日本學者三浦展必須排在第一位。
在提出追逐高檔、彰顯個性的第三消費時代,到追求簡約、低慾望的第四消費時代,三浦展對日本消費社會的總結觀察,精準預測了中國消費社會的發展路徑。
疫情之前,幾乎每週都有中國企業家和消費研究專家前往日本,想向他取一取消費市場的“真經”。
疫情結束的2023年,三浦展又出版了新書,認爲“第五消費時代”即將到來:
這個時代,因爲黑天鵝連續、加速突襲,消費時代徹底割裂,更多的人以消費爲樂,追求更極致的消費體驗,也有更多的人以簡約爲主,希望迴歸消費自由。
在戶外騎行領域,這種現象正在被“預測”:
一面是氪金的專業騎行,騎行者卷完車子卷裝備,投入無上限。
《2022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顯示,萬元級別的自行車最受歡迎,8001-15000元區間購買佔比最大,爲24.92%;其次是15001-30000元區間,爲22.4%。
一面是悠閒的Cityride,人們低配出行,迴歸理性,用商品基本功能滿足運動基本屬性。
根據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消費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山地車、公路車、摺疊車等整車的銷量增長了56%;騎行頭盔、騎行服、騎行鞋、騎行眼鏡、自行車碼錶、自行車輪組等騎行配件的銷量增長了76%。
那麼,氪金下的騎行,是運動,還是消費?
高價騎行,與近兩年接連火起來的戶外露營、圍爐煮茶、飛盤滑板等活動並沒有本質區別。
騎手以“消費者”的身份出現,通過購買高價車、穿戴配件,在社交平臺營造“鬆弛感”,以及“鬆弛感”背後隱隱露出又精準展現出來的、不容忽視的“精緻感”。
這種“精緻感”的背後,是社交需求,是年輕人新一代“社交貨幣”。
美騎網《2022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稱,車齡未滿1年的騎友從2021年的5.58%增長至11.33%,這個數字在2023年還在不斷增加。而對他們的評價就變成了,自身毫無訓練痕跡,裝備卻超越環法。
但氪金真的是戶外的終點嗎?國外的戶外市場又是如何呢?
在飛書點躍《2023全球戶外品類趨勢報告》中可以看到國外龐大的戶外羣體樣本。
美國是戶外自行車大國,熱門的自行車有兩大類:長續航輕便多種模式的e-bike,和減震可變速的彩色山地自行車。
這兩種車的Top20均價分別是450美金和242美金,摺合人民幣3000出頭和1500左右。
在服裝上,美國戶外人羣並沒有如國內騎行圈那般嚴格到“瑜伽褲不能做騎行褲”,22美金,不到200塊,帶有防曬、透氣、速幹特性的鞋服是美國騎行圈的主流鞋服配置。
再看另一個戶外大市場——德國。
德國作爲第一個戶外俱樂部誕生地,超過1/2德國人喜歡騎行外出,騎行愛好者中有一半左右是30~49歲中高收入的中年人。
也因此,德國的主流自行車價格要比美國更貴一些。
帶智能面板的多電動模式e-bike平均698歐,約合人民幣5000元,20英寸快速組裝易摺疊的自行車平均503歐,約合人民幣3500元,不過和國內發燒友的5-10萬級別,還有相當差距。
而運動短袖和騎行鞋仍在22歐和75歐左右,約合人民幣180元和500元,仍然屬於快速消耗的消費品範疇。
總而言之,戶外大國的發燒友們,在裝備上的支出也是相對平衡的。
當騎車的本質從花時間運動變成了花錢社交後,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理性迴歸。
從小紅書上流行“退出騎行羣”的筆記就可以看出一二,年輕人希望減少不必要社交,有更多精力專注於騎行本身。
拼多多的數據可以作爲佐證,購買1000元以下自行車的人在變多。
根據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騎行數據顯示,雖然高價位騎行裝備仍然保持增長,但價格區間在300元至500元的自行車已經成爲消費者的首選,訂單佔比超過30%,500元至800元的自行車訂單佔比超過20%。
中國本就是自行車大國,自行車曾經是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此波騎行風潮中,國產品牌們進一步跟進,通過拼多多,推出價位合適、功能相當的產品,讓年輕人重獲純粹的“騎行自由”。
老字號鳳凰牌自行車以應對工作通勤、休閒出遊,騎行健身等大多數場景爲主,不一味追求高端經濟需求,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2022年,鳳凰自行車在平臺的整體銷量突破3億元。在百億補貼的推動下,鳳凰摺疊自行車、代步自行車等單品銷量超過4.2萬輛。
據“永久牌”自行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幾年伴隨着自行車騎行熱潮的重新迴歸,國際上高端的自行車品牌紛紛入駐中國市場,這類高端自行車品牌和高性能車型的價格往往較高,價格確實成爲了很多消費者入局的門檻。不過,從當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高性價比產品有很大的優勢和前景。
對於一些“進階”產品,百億補貼也爲消費者們帶來了實惠。
在拼多多上,一款售價2000多的鳳凰牌山地電動自行車受到了衆多消費者的喜歡,用戶在獲得實實在在便宜的同時,個性化的消費體驗也得到了滿足。
在騎行圈,喜德盛是騎友圈認可度較高的國產品牌。其品牌總監易召介紹,早在2015年,喜德盛就開始向中高端產品轉型。目前喜德盛千元左右的山地自行車和公路自行車成爲暢銷款。
通過“百億補貼”,拼多多正將大量大牌正品以全網底價的方式推至消費者面前,品牌方可以將質優價平、性能不錯、外觀潮流的產品提供給用戶,既有性價比,也有質價比。
某種程度上,這些涌向拼多多的年輕人,正是迴歸騎行本質的大多數。
他們將破圈而出的運動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再被“氪金”裹挾,既不願生活在懸浮的社交圈中,也不將刻意的低調當作精緻的勳章。
也正因爲普通人的用腳投票,Cityride帶給了人們最純粹的快樂,在走街串巷、停停走走中,以最有利於健康的方式,感受城市最具煙火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