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從1到10”

碧空下的琶洲風景。南都拍客 歐偉倫攝

採寫丨南都·琶洲π記者 魏凱

經典的科技成果轉化理論把一項成果的轉化過程分成三段:從0到1的原創基礎性技術突破,從1到10的小規模市場應用和產品迭代,還有從10到100的大規模商業應用。

圍繞如何打通從0到100的整個流程,近年來中央和省、市不斷出臺了各種支持政策和優惠政策、打通轉化過程中的堵點和難點,從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到鼓勵科研人員兼職創業或者離崗創業,再到爲新技術成果提供應用落地場景和政府採購支持,不同政策互相協同形成合力,不斷推動各種生物醫藥、新能源、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成果在國內落地開花。

憑藉靠近大學城、擁有中山大學、琶洲實驗室、電子七所等大院大校大所資源的優勢,目前海珠區在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鏈融合”,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的協同發力,涌現了一批從“0到1”和“從1到10”的轉化案例,在政策和平臺的培育下初步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

A

大院大所和龍頭企業催生科技成果“從0到1”

聚合科研力量形成完整成果轉化鏈條

2020年,琶洲實驗室正式落戶琶洲,在海珠區的大力推動下,琶洲實驗室聚焦區內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及重點企業研發需求,不斷在“從0到1”的原創科研成果上取得了突破。

2023年,琶洲實驗室對外公佈了“冥想腦機接口交互系統”和“青少年抑鬱症自動檢測系統”,實驗室研發的“腦機AI智慧病房”“AI戒毒模型”也在不斷嘗試落地應用,在這些成果的背後都是琶洲實驗室的“腦機接口”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自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貝格爾發現了腦電波以來,科學家們逐步發現人的意識可以轉化成電子信號被讀取,經過70多年來的深入研究,腦機接口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並且距離落地應用越來越近。作爲國內一支研究腦際接口技術的重要科研力量,琶洲實驗室在這項目研究上走在了前列。

頭戴一條多模態腦機頭環,研究人員不需要動手或開口,就能通過目視平板電腦輕輕眨眼,或控制護理牀的升降和翻動,或控制房間裡的電視電燈空調,或控制輪椅移動、指揮機械臂爲自己遞來水杯……在琶洲實驗室的腦機智能研究中心,人腦思維控制外部物體的“科幻場景”已大步走進現實。

作爲一個以“突出基礎、原創技術、驅動產業”爲宗旨的省實驗室,琶洲實驗室的原創科研最大特點之一是充分聚合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力量,通過“一個研究平臺、一個重大專項、一個產業基金、一個科技園區”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科研成果轉化鏈條。

琶洲實驗室的腦機接口技術主要來自李遠清教授,他是華南理工大學腦機接口與腦信息處理中心教授,也是琶洲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腦機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實驗室的AI戒毒項目團隊負責人陳俊龍院士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此外,去年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Robotics》成功發表研究文章的琶洲實驗室青年學者黃凱教授團隊來自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還有其他一批專家教授和琶洲實驗室展開合作,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能夠把像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在地高校的科研人員聚合在一個平臺形成研發創新的合力,這正是海珠區科技成果轉化“四鏈融合”的最佳寫照之一。

平臺鏈接算法成果配對落地應用場景

除了大院大校大所之外,擁有衆多平臺型的龍頭企業是海珠的另一大優勢,而通過平臺的聚合力量將各種科研團隊和研發成果吸引過來也是海珠“四鏈融合”的另一種途徑,去年成功舉辦的第二屆琶洲算法大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當前國外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斷涌現之際,擁有國內第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百度憑藉落戶琶洲的地利,和海珠區政府及其他市直部門一起舉辦了琶洲算法大賽,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3300多支隊伍使用百度的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和文心大模型來構建算法,爲工廠的生產計劃、輸電通道的隱患排查、電商用戶的算法推薦等應用項目提供潛在的解決方案。

通過平臺的鏈接作用,一批原創的算法成果和對應的落地應用場景形成了配對,而憑藉主場之利的海珠無疑也能從中收穫巨大。目前,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已經在海珠落地,未來將通過它的催化作用不斷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在海珠蓬勃發展。

B

政府部門提供落地場景支持科技成果“1到10”

技象科技:從數字政務向數智政務轉變

除了通過科研和企業平臺推動“從0到1”的原創技術研究之外,海珠區豐富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支持政策也爲本區企業的產品實現“從1到10”的落地推廣提供了絕佳的舞臺。

由紮根本地的電子七所孵化出來的技象科技是一家專門聚焦窄帶物聯網通信的專精特新企業,它研發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TPUNB通信技術。

在當前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時代,基於寬帶、高數據通信速率的5G網絡相當於大規模通信的高速公路,但一個功能完備的公路交通系統同樣也需要更長更多的鄉間小路和國道,這就是作爲窄帶物聯網通信(又稱LPWAN)的廣闊發展空間。

在當前全球窄帶物聯網通信領域,國外的NB-IoT和LoRa兩種通信技術合計佔據了LPWAN市場的90%左右,形成了雙寡頭的市場格局,而技象科技的TPUNB通信技術則在100%自主知識產權的加持下,從國產替代的市場策略出發一路穩步前行。

爲了支持和培育這家從本土成長起來的公司,海珠區目前也通過提供落地場景不斷幫助技象科技的TPUNB實現應用迭代。

當前海珠區在對全區古樹名木的智能管理系統中就採取了TPUNB技術實現了“三個一”,每棵古樹名木都擁有一套電子檔案、一個智能傳感器、一個養護圖表臺賬,用大數據手段自動記錄古樹名木相關信息及巡查時的異常情況。除了古樹管理之外,目前TPUNB技術還被海珠區用來進行對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進行監測,並且用它來進一步打造一個國產化新型城域物聯感知體系,實現從數字政務向數智政務的轉變。

致景科技:打造紡織服裝行業全產業鏈數字平臺

擁有中大紡織商圈的海珠區紡織服裝產業非常發達,也孕育出了專注於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改造的獨角獸公司致景科技。作爲一家數字化平臺企業,致景科技已經打造了一張覆蓋了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布流通、服裝製造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數字平臺。2021年致景科技的數字化平臺也稱爲廣州市六大產業集羣數字化平臺之一。

在2022年開始的海珠區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向清遠有序疏解轉移的過程中,致景科技也得以發揮作用,用自己的數字化平臺在清遠打造了一批智慧服裝工廠,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形成“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製造”的合作模式貢獻力量。

通過類似的案例,海珠區不斷爲新技術提供應用落地場景,用完善的政策體系、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充滿活力的創新機制初步打造了一個本地創新生態,其中既有“鏈”的無縫銜接,又有“圈”的方便快捷。

展望未來,在廣州市委市政府支持海珠加快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態集聚和創新應用高地的利好加持下,海珠區還將繼續爭取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國內頂級科研機構形成點對點科技成果對接平臺,承接海內外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海珠落地,未來這裡也必將涌現出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從0到1”和“從1到10”的故事。

劃重點

海珠區不斷爲新技術提供應用落地場景,用完善的政策體系、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充滿活力的創新機制初步打造了一個本地創新生態,其中既有“鏈”的無縫銜接,又有“圈”的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