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拆遷到輕軌,濟南鄉村發展之路
2024.10.03
本文字數:2786,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從拆遷到輕軌,濟南鄉村發展之路。
作者 |李倩倩,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來源一財號“我和我的家鄉”系列策劃,更多“大V話家鄉”請點擊
山東濟南,我的家鄉。在歷城區,靠近章丘的地方,我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直到大學到另一個城市,就只剩寒暑假回家的時間了。
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從我大學期間開始。陸續地,鄉村的房子開始拆遷。一批一批地,輪到我家的時候,已經是我讀博期間了。當時,看着工人們爬上牆頭,把一幢農家小房拆掉。我當時只是覺得值得紀念,倒沒有特別的留念,畢竟農村的自建房冬冷夏熱並不舒適。但是,我的母親很不捨得。她說,感覺沒有家了。
又過了約有七八年的時間,終於搬進了新家裡面。在樓房裡住得還是更舒服的,父母也終於覺得是自己的家了。在這之前,政府資助下拆遷的農戶租房過渡。看着小區一幢幢的小高層,望向稍遠處,第一批拆遷的新房也已成了舊房。附近建起了郊區公園、五星酒店、社科院分院等。現在家門口在建輕軌了,說是“日新月異”一點都不爲過。
真正經歷過農民的生活的人,儘管懷念兒時漫天遍野跑的暢快,卻不大會真的懷念曾經的舊生活。所以,當聽到有專家爲農民的拆遷叫屈的時候,我知道,周圍的人是很歡迎這件事的。父母他們從來沒想到現在的生活環境這麼好,尤其是母親,更是很知足了。
發展到底是什麼?發展應該是看得到的變化,是人們能真切感受到的向好的變化,是真心實意地覺得自己的生活在向前的喜悅感。在這過程中,會伴隨不確定性,會伴隨困難,但是,卻也是振奮人心的、讓人充滿嚮往的。
從小學到高中,就在一個村子和鎮上的範圍內活動:生活、上學、趕集。小時候,看到的是鎮上的供銷社裡新奇的商品,充滿“敬意”和嚮往。接着,鎮上熱鬧起來,開始在集上自己買些小東西。高中的時候,就在鎮上的高中(歷城四中)住校了。每次從學校回家,我看着周圍的建築從幾層小樓、柏油馬路逐漸變成土路矮房,莊稼地一塊一塊地那麼熟系,就有一種深深的哀傷——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情結是如何而來。或許,是看着母親每次在莊稼地裡的勞作覺得無望,或許,是對天空澄淨熱辣帶來的暴曬和大汗覺得難受,或許,是天未亮的寒冬與同伴蹬着自行車吹着北風感受到的凜冽,或許,在大雨滂沱的時候騎車幾公里返校時的奮力和多麼希望終點快到的希望。總之,這一路上的往返往返,從小學步行1.5公里,到初中騎車4公里,再到高中每月回家返校一次,我真的有種深深的悲傷。或許是環境,或許,是年齡,又或許,是小小的我氣力太小。
幸運的是,老家就在309國道旁邊,天天可以看到大車、小車呼嘯而過。即便是晚上,也能聽見車子的聲音。這條路給了我對遠方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路兩旁的大樹、乾淨的柏油麪,像是一條黑亮的綢帶,延伸出去。想到這裡,我的心是溫馨的,也是溫柔的。
現在家鄉很不一樣了。五星級酒店就在離家3公里處,我的母校歷程四中也成爲高新區實驗中學培養了更多的優秀人才。我的老師們大多還在原學校奉獻——今年暑假,約了多年未見的高一語文老師呂老師見面,在分別的時候竟然遇到了在跑步的高二和高三時候的英語老師許老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緣分啊。我高中做了兩門課的課代表,就是這兩位老師了!她們給我啓迪,培養了我的興趣。到現在,我還清晰記得,呂老師講宋詞的灑脫,許老師講語法的嚴謹。當然,也就自然地回憶起兩位班主任老師,兩位趙老師。一位年輕一位資深,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由而寬容。在高中時期,之前的悲傷無力感逐漸轉變爲對興趣的探索、對智慧的嘗試和對知識的重視。在一次次的作文練習、偶爾的英語比賽、重要的活動舞臺上,我似乎從一條路開始,就朝外走出來。如果說有什麼不喜歡的,高中天不亮的晨跑實在讓我“絕望”——但當我隨着隊伍繞着操場跑的時候,我又會望着漆黑的再逐漸發白的天空,生出一種強烈的逃離和飛翔的希望來。於是,就真的靠着這種力氣,像把自己托起來了。至少,思緒是升到了雲上的。
巧的是,我現在還真是在雲端寫這篇文的——我在前往巴黎的飛機上。空中的凌晨,出發地的早上七點多。家鄉,對很多人是港灣,是鄉愁,是總想回去的地方,是魂牽夢縈的所在。對我,卻意味着另外一個方向——它是我的起點,是開始的地方。似乎,我的一生不是爲了回去,而是爲了前往。所以,有時我是頗內疚的,我並未達到中年後的母親的心願,生活在老家;當然我達到了母親年輕時的心願:能去哪兒就去哪兒,能飛多遠就飛多遠吧。或許,在年輕的時候,不管是誰,都是嚮往遠方的。我不知道,在我年老的時候,是否也會改變,成爲撰寫“鄉愁”渴望回家的人兒呢?
新中國成立75週年,我也經歷了一半多的時間了。我感受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鄉親們物質生活的寬裕和精神世界的多元。儘管如此,我也看到,近年來城鎮化之後教育、消費等活動的現代化和同質化,以及兒童培養多樣化的弱化。當然,這僅限於前述我熟悉的家鄉範圍——周圍不超過5km吧。聽說,孩子們很多都上補習班;聽說,學校會提前開始上網課。濟南市的統計數據顯示,1-8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45.3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下降9.9%。除餐飲增長2.9%、限上新能源汽車增長15.4%、限上通訊器材類增長41.9%,其餘商品類零售額均下降。
當下,各地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在經歷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後,在2015年中國經濟就出現增速放緩的趨勢了。金融政策、消費促進、供給升級,各類措施的有效性還待檢驗。在探索各類機制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一些系統性問題:財政金融政策放寬後,對房地產商品去存量可能起到刺激作用,但也會帶來未來還款壓力過大進一步擠佔居民日常消費問題。同時,就業和收入如不能得到改善則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大額商品消費刺激會帶來長期的個人財務風險。長期國債等形式需防禦出現新的系統風險的可能。全社會大型產品和設備換新目前看來是一計良藥,也需謹防計劃取代市場的傾向,以免影響市場活力。
人口下降、需求抑制、就業受限、流體補償——這些在個體端抑制經濟發展的因素需要關注,且不是簡單的補貼措施可以解決的。
有時候,某些行業、企業、個體的生命週期是難以避免的;但總有新的事物生長出來就是好的。這就是發展。經濟系統當然不同於自然系統,但也是規律的體現。釐清各類要素的關聯有助於我們認識規律,開展實踐。最重要的,從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看,似乎不是多少資源的投入,而是天地廣闊,自然的風吹雨打,反而造就了人們展翅翱翔的動力。內心的渴望,可能是我們需要燃起的火把。歸根到底,我們都是“有機體”,我們都是“生命體”。尊重生命的本能,遵循生態的規律,恢復成長的動力——無論是個人,還是經濟。作爲經濟管理類從業者,專業視角的深度剖析、多角度的論證乃至對不同結果和路徑的爭論,都將是亟需而極具價值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微信編輯| 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