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疫特殊貢獻獎」 發現進擊的雲林長庚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黃東榮院長(前右)榮獲2021年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防疫特殊貢獻獎」。(照片摘自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

2020年2月正值農曆過年,全球卻開始籠罩COVID-19疫情帶來的不安情緒,雲林長庚醫院接獲疫情可能侵襲臺灣的訊息,身處雲林沿海、緊鄰麥寮港提供24小時急診醫療服務重任,院長黃東榮緊急召集院內主管,透過長庚剛建置的公務機羣組視訊功能,展開第1次緊急視訊會議。

緊接下來,醫院練兵多時的應變小組發揮功能,雲林長庚擔起隔離醫院、採檢醫院責任,迅速建立醫院防疫動線、PCR篩檢站、防疫專責病房,急診醫學科吳建宏主任站在急診第1線,指導團隊建立病人分流,胸腔內科林大仁醫師二話不說,承擔專責病房照護任務。

迄今歷經將近3年的疫情,雲林長庚堅守任務,除仍持續正常提供門、急、住診服務,照護在地鄉親與長者,更在防疫成就上接連於2021年、2022年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贈「防疫特殊貢獻獎」,而這些成果其實不是一蹴即成。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於2009年12月成立,選擇醫療資源最爲貧瘠的雲林沿海麥寮地區落地生根,從開院初期僅9位專任醫師,在長庚體系的支持下,現階段已有25位專任醫師及64位兼任醫師,提供內、外、婦、兒、中醫、牙科及急診等共28個專科醫療服務。

從創院初期提供急性醫療,到2018年成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深入社區服務,與在地鄉民搏感情、深耕12載,近期爲擴大照護偏鄉需要長期照護鄉民,於2022年9月啓用雲林長庚住宿長照機構,至此已完整建立急性治療、社區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長期照護垂直整合的醫療照護系統。

投入雲林沿海緊急醫療 救急救命

雲林長庚開院即投入緊急醫療並持續增進醫療品質,2021年急診團隊由吳建宏主任與何雨霓醫師領軍,參與醫策會舉辦的國家醫療品質獎競賽,在全臺各層級醫院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擬真情境類急重症照護組南區場銀獎」殊榮。

雲林長庚位於石化園區旁,除定期辦理毒化災、大量傷患應變演習,建立少數醫學中心層級醫院纔有的固定式毒化災沖洗室,並在雲林縣政府指導下於2018年擴大演習規模,與六輕廠區合作,辦理「雲林縣毒性化學物質災害應變緊急醫療救護暨疏散避難演練」。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醫療人才更是招募不易,透過長庚體系跨院區人才培育,雲林長庚持續積極拓展服務項目及團隊,骨科服務團隊擴大至3名專任醫師,骨科陳柏翰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更在2018年榮獲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的銀獎認證。

2021年、2022年再各增加1名神經外科專任醫師及心臟內科專任醫師,強化急重症醫療服務,建立緊急重大外傷的處理流程及評估標準,由急診與骨科、神經外科、一般外科醫師合作,加速判斷病人後續處理方式,使病人得以迅速獲得應有治療。

雲林長庚同時與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合作,執行衛福部「偏遠地區遠距醫療建置計劃」,2022年9月於雲林長庚急診室完成建置遠距醫療設備,針對偏鄉地區普遍無法全時段提供會診的專科,經急診醫師評估啓動遠距會診,由嘉義長庚專科醫師協助初步診斷並建議處置。

▲雲林長庚住宿長照機構啓用剪綵。

自許史懷哲精神 守護雲林沿海居民 邁向零C肝

根據衛福部統計,雲林縣C型肝炎的盛行率7.8%,遠高於全國平均4%,有鑑於此,雲林長庚於2018年成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由專責團隊結合家醫科、胃腸肝膽科等專科醫師及護理部,主動出擊進到社區,關懷及衛教C肝陽性個案。

醫療團隊將預防醫學知識、健康促進活動直接帶入社區及家戶,2018年迄今,團隊已辦理超過1300場社區活動、關懷近6萬人次,C肝陽性個案治療率達到91.2%,公益回饋社會的實績獲2021年雲林縣「醫療奉獻獎-團體貢獻組」肯定。

從社區連結到長照 個管師看見高齡長者的需求

雲林長庚於2018年6月與雲林縣政府簽訂特約,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主責臺西區,由個案管理師依長者需求安排照顧計劃,與社區居家服務B單位建立合作關係,截至2022年11月,已累積1275例長期服務個案,讓住在外地的家屬減少照護壓力並感到安心。

投入住宿式長期照護 沿海民衆免於奔波

在獲得雲林縣政府重視與長庚體系支持下,雲林長庚住宿式長照機構自2022年9月啓用,雲林縣長張麗善及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親臨剪綵,結合醫院復健治療、洗腎治療及急性診療系統優勢,期許以五星級團隊提供整合性、持續性與人性化的照顧服務,協助促進健康、改善住民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就醫困難之C肝患者由雲林長庚提供接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