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千骨》到《與鳳行》:85花步步飛昇,仙俠劇越走越窄?

85花和平臺,在仙俠劇找到安全感。

文 | 怡晴

編 | 陳梅希

提起三月的熱劇,就不得不提《與鳳行》。

正式開播前,平臺對這部劇的信心就已經快要溢出整片互聯網海域。先是騰訊視頻來了個“接鳳宴”,後是芒果TV搞了個“迎鳳禮”,雖然沒有明說,但雙平臺以及出品公司對這部劇的重視程度,就差在海報裡印上“爆款預定”了。

說《與鳳行》開播即爆並不爲過。

除了雙平臺、臺網聯播的預熱,趙麗穎再次出演仙俠劇的噱頭,也足以引起數據的狂歡——劇集開播前,預約破887w,創2024年騰訊視頻已播劇集新高;劇集開播17分鐘,騰訊視頻熱度值破23000,創騰訊視頻熱度值最快破23000的歷史紀錄。

招商數據也好看,儘管是雙平臺聯播,但廣告數量並沒有因此被分流。據豆瓣收視率研究中心網友@來看月統計,無論是騰訊視頻還是芒果TV,開局都拿到了令各自滿意的招商成績單。開播當日,騰訊視頻已公佈的合作品牌有18個,在來看月的統計中,前四集芒果TV的廣告數分別爲7、7、6、6。

圖源:@與鳳行官微

對於觀衆來說,期待越高,落差卻越大。數據上,儘管《與鳳行》在網臺依然能打,對其內容上的討論空間卻不多。在豆瓣,不少網友給出低分評價,“中年古偶”“劇本無聊”“不仙不俠”都成爲看不下去的原罪,仙俠劇曾經最受觀衆詬病的特效問題,如今反而是大家最不在乎的存在。

2014年,仙俠劇《花千骨》徹底捧紅趙麗穎,十年後,從《花千骨》到《與鳳行》,趙麗穎們步步飛昇,而仙俠劇的想象空間卻越來越窄了。

仙俠劇,85花的最優解

儘管《與鳳行》被部分觀衆詬病是一部中年古偶,但這可能是平臺和85花共同的最優解。

如今成長起來的85花們,幾乎人人手握一部仙俠代表作。2005年,剛剛十八歲的劉亦菲主演了《仙劍奇俠傳》,2009年,《仙劍奇俠傳3》更是一舉捧出了楊冪、唐嫣和劉詩詩。

在劇集數量遠沒有現在多的時代,出品公司唐人影視靠着仙劍系列吃到了許多紅利,2012年更是試圖藉助《軒轅劍之天之痕》這部集齊胡歌、唐嫣、劉詩詩二搭的劇集,捧紅旗下藝人古力娜扎和蔣勁夫,但最終效果並不顯著。

不得不承認,仙俠劇就是85花的培養皿,而後又被她們變成自己的舒適區。

楊冪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除了《仙劍奇俠傳三》這部早期代表作之外,2013年,《古劍奇譚》在湖南衛視播出,這部CSM50城集均收視率破1.3的劇集,在年末的各種盛典中也拿獎到手軟;走紅的不僅是主角們,陳偉霆、迪麗熱巴、馬天宇、喬振宇等配角都成爲大衆的討論點。2017年,在電影領域尋求轉型的楊冪,再次回到自己的舒適區,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正片有效播放可以破百億。

圖源:@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在2023年雲合數據發佈的百億俱樂部名單中,2017年後正片有效播放破百億的劇集,四分之一爲玄幻、仙俠,半壁江山被古裝佔據,楊冪、趙麗穎都有代表作位列其中。

如果說現實題材容易產出全民討論的話題,那麼曾經的仙俠劇最擅長的就是捧演員,回看流量大的演員們,誰沒有一部仙俠劇傍身?就連倪妮、周冬雨、張震這些演電影出身的演員們,也都在仙俠劇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沒有出演過仙俠劇,就不足以談“流量”。85花之外,如今活躍的90花們,也都有自己的仙俠代表作,且不止一部,如楊紫的《香蜜沉沉燼如霜》《沉香如屑》《長相思》等,迪麗熱巴的《三生三世枕上書》《與君初相識》等。

隨着仙俠劇數量的變多,平臺思維的轉變,演員在仙俠劇中的作用進一步變大,曾經是劇捧人,如今的仙俠劇,反而更多地依賴演員“帶飛”。如果《與鳳行》換一位女主演,可能就無法達到目前的效果。

一方面,平臺瘋狂佈局仙俠劇後發現,觀衆的審美不斷提高,但從結果來看,除了仙俠美學在進步外,仙俠劇本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並非所有演員都能接住S、S+級別項目的劇集。

以2023年兩部《仙劍》系列爲例,虞書欣和許凱主演的《祈今朝》(改編自《仙劍奇俠傳六》)、鞠婧禕和陳哲遠主演的《仙劍奇俠傳四》兩部劇同期播出,但濺起的水花並不大。在@來看月總結的《祈今朝》開局四集的招商中,每集的廣告數只有2個。

儘管虞書欣曾有《蒼蘭訣》這樣的爆款劇傍身,但來到仙俠劇領域,最終還是得看85花或者部分90花的影響力,放眼望去,平臺和製作方可以放心選擇的人實在不多。

另一方面,仙俠劇捧出了85花,反過來看,仙俠劇也是85花的舒適區。在這裡,擁有超凡號召力的85花們可以盡情地做大女主,不用擔心光環被奪走。

在仙俠劇的賽道,年輕一代的演員羽翼還未豐滿,大製作的項目如果經受不了撲街,只能選擇擁有穩定帶劇能力的“趙麗穎們”保駕護航。導致的結果就是,仙俠劇(尤其是S、S+級別仙俠劇)在演員的選擇面上越來越狹窄。

“真實”,漸漸從仙俠中抽離

兩年前《沉香如屑》播出時,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在一文中就提到,仙俠劇在內容上越來越套路化:男女主都是神仙戰神,輪迴虐戀賺盡觀衆眼淚,再將愛情進行到底,偶爾cue一下拯救天下蒼生爲己任的使命。

兩年之後,《與鳳行》在配角設計上頗有新意,女戰神和男上神的主角設定,其實也是框架裡相對新鮮的產品,但仍然很難給觀衆眼前一亮的感覺。從《仙劍》系列的單元升級打怪,到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琉璃》爲代表的輪迴虐戀,再到如今的仙俠劇,套路化的背後,不僅僅是不夠“新穎”,也不止有“仙”而無“俠”這麼簡單。在刺蝟公社看來,劇本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起源於民間的浪漫東方幻想,離真實的我們越來越遠。

在仙俠劇中提“真實”似乎有些可笑,但一部好劇一定需要引發觀衆的情感共振,即便觀衆不會法術,如果人物足夠豐滿,大家也可以從人物的經歷中獲得認同感,否則曾經那些好看的仙俠劇不會被觀衆念念不忘,奉爲經典,在二創中一次又一次被解讀。

圖源:豆瓣截圖

2000年代的仙俠劇,一開始都以小人物開局。

李逍遙最初只是一個鎮上不學無術的小混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初次露面的素素也只是肉體凡胎,需要被凌駕於自己之上的神明審視;但在《與鳳行》中,男女主都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他們一邊打怪一邊談一場不知人間疾苦的戀愛,笑點和甜點一個不缺,但終究無法戳到觀衆心坎裡。

有網友銳評當下的網文時,曾這樣說:“因爲寫不出高貴的品格,所以只能寫高貴的身份。 因爲寫不出乾淨的靈魂,所以只能寫乾淨的肉體。”

這樣的怪象,放在當下的仙俠劇裡也成立——因爲寫不出人生的苦難,所以才執於神仙的身份;因爲寫不出愛情的曲折,所以才努力輪迴;因爲無法直麪人性的陰暗,所以才讓精彩的反派消失。

表面上,神仙談戀愛的場面又甜又美,戰神戰鬥的場面又酷又颯,實際上,仙俠劇離普通人已經越來越遠了。喜歡看小人物打破偏見、奪回命運自主權的觀衆,當然無法猜到屏幕中那對身份高貴的男女主線任務到底是什麼,法術高明的他們又在苦惱什麼。

儘管“仙俠劇”裡似乎不包括“小人物”的概念,但經典的仙俠劇其實都已經指明,好看的故事都是從主人公識於微時開始,他們的相遇從來不是因爲對方的強大和完美無瑕。

鏡頭是觀衆的眼睛,曾經和主人公識於微時的不止劇中人,還有被鏡頭牽引着的觀衆。正是開端處如塵埃般渺小而無足輕重的相識,才能在尾聲處製造出震撼人心的告別。

和“小人物”的概念一起消失的,還有那些精彩的反派。在刺蝟公社的童年記憶中,反派作爲仙俠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會在主人公完成任務的道路上設置重重關卡,也是“人性”的一個對照組,在與主人公的選擇對比中,完成一次人性陰暗面的呈現。

如今的仙俠劇,主創們更擅長用大量筆墨去塑造“神性”,卻越發讓人看不見其中的“人性”。承認人性中幽微的一面,並非不能被觀衆所接受,過去一年“上桌吃飯”的配角中,就有不少看似令人厭惡的反派,其行爲動機卻被觀衆所理解。

如果仙俠劇的世界過於光鮮亮麗,卻沒有一個叛逆的靈魂出來質疑,只會顯得更加空洞,讓觀衆再也無法產生作爲真實的人的情感投射。

不得不承認,仙俠劇的製作費越來越不菲,但靈魂結構已經被架空,並被魔改爲另一套公式。在這個公式中,但凡用點心都不會輸太慘,但缺少點睛之筆也是真實存在的困境。

《與鳳行》們,平臺必需品

事實上,主創未必不知道這些道理,只是大數據的反饋太直接。

一位從業多年的影視宣傳曾告訴刺蝟公社,對仙俠劇的吐槽年年有,但仍改變不了這類劇集受歡迎的事實。

在微博娛樂白皮書所發佈的2023年劇集影響力榜單的前二十名中,《長相思第一季》影響力指數排名第一,《玉骨遙》《長月燼明》《星落凝成糖》《神隱》等仙俠劇紛紛上榜。影響力較大的演員,搭配一個流量大的IP,再加上精良的製作,即便內容再被觀衆詬病套路和平庸,基本上不會影響劇集本身的熱度。

就像《與鳳行》這樣,九鷺非香的IP,加上趙麗穎的保駕護航,再打一波《楚喬傳》的情懷殺,數據和話題性足夠持續一個星期了。

圖源:《與鳳行》官微

再看德塔文待播劇景氣指數,《凡人修仙傳》《狐妖小紅娘》系列赫然在列。從過去到未來,仙俠的熱度一直都是“漲漲漲”的局面。

仙俠劇的熱度不會差,演員自帶明星效應,招商情況自然更不會差。

從製作層面來看,仙俠劇往往耗時耗錢耗力,爲了能夠爲劇集的播出效果與招商情況兜底,影視公司往往會選用流量較大的演員。這也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閉環,即便內容缺乏新意無法攬獲大多數觀衆的心,但卻依然可以擁有一部分穩定的觀衆羣體,其中就包括演員本身所帶來的粉絲羣體,足以讓廣告主們吃一顆定心丸。

從演員、平臺、品牌、到追劇的觀衆人羣,大製作的仙俠劇即便沒能達到爆款的程度,但還是肉眼可見很能打——不僅可以捧出新人,還能不斷創造熱度上的“奇蹟”,TO C滿足粉絲,TO B滿足客戶,是性價比很高的一個選項。

3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11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發表了題爲《新使命,新徵途,以內容爲志業》的主題演講。提到平臺轉變增長方式時,他說:“我們不是坐在過山車上,而是在爬一個緩坡。大起大落對於行業沒有意義,只有穩步壯大的經濟規模,才能帶來長坡厚雪的效應,才能積累整個行業更豐厚的回報。”

這也給了仙俠熱一個答案。

雖然《繁花》《三體》《狂飆》等劇確實是真正的“仙品”,但打磨這樣的一個“仙品”往往需要三五年時間。而比起這些“仙品”,平臺更需要具備穩定性的內容來維持整個生態的運作,可以不用大起,但也無需擔心大落,至少付出時就能預見穩定的回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吐槽仙俠劇是一個公式,不如說它是這個生態中最可控的一環,畢竟一眼望到頭的東西,最容易讓人產生無聊之感,卻也最能給大家安全感。

仙俠劇的內容越走越窄,一批觀衆或許不再需要;但仙俠劇的“錢途”依然一片平坦,平臺仍然需要。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