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工作轉爲教職 阮玲讓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愛上英語

萬聖節扮裝大賽是臺北市立農國小老師阮玲(左二)英語課的活動之一,頗受孩子喜愛。(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農國小老師阮玲,22年前,大膽離開從事10多年的貿易工作,通過國小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檢核,成爲國小英語教師。這些年來,她利用從商業工作中習得的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從此愛上英語。她最近被教育部選爲教育家人物典範。

每個班級或許都有「躲在桌子底下的學生」,他們對於某些科目缺乏學習動機,覺得很難、學不會,也沒興趣。他們也許真的躲在桌子底下,不聽也不參與,更也許,他們躲進的是一張隱形的桌子,關上耳朵,默默放棄,爲學習劃下句點,一直等到有一位不願輕易放棄的老師,引導他們離開桌子下的世界。

從貿易工作轉爲教職的阮玲說,「貿易工作重視效率,成爲老師後,如何讓孩子學得更快、更容易瞭解,也成爲我的教學目標。」個性積極的她,一開始努力實踐教學指引上提出的每一項活動建議;但沒想到,課堂上一個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卻從此翻轉了她的教學內容。

「我是英癡啦!」聽到孩子這樣說,阮玲有如當頭棒喝,因爲她從未想過對英語學習始終處於劣勢、飽受失敗經驗折磨的小朋友,英語課竟帶來如此大的焦慮及壓力。

阮玲把學習轉換成玩樂,讓孩子覺得,學習另一種語言,其實也沒那麼難嘛!然而,「玩樂、沒那麼難」的背後,是阮玲的勞心勞力,她總是絞盡腦汁去找出與孩子生活相關的實體素材,並使用多元媒材,製作動畫、設計桌遊、運用圖片與照片,並透過歌唱、口訣、猜謎、卡通……等,讓孩子在操作及玩樂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

「總之,要多用孩子們熟悉的事物、聽懂得的語言,少用專有名詞,把艱澀的內容切成小段,一次只講一個重點。」阮玲的眼目永遠只停留在孩子的需要上,就連在家看電視,也總是想:這個素材或許可以運用到教學上、那個遊戲或許孩子會喜歡。

「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要再考試呢?」期中考考卷上,閱讀測驗5題錯了4題的孩子,空白處卻寫着「我喜歡英文!」讓每一個「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都能走出桌下的世界,成爲阮玲最大的成就,也是她的英語課中最迷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