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談起:善於讀書

(原標題:從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談起:善於讀書)

毛澤東同志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是用心用腦去真讀、真學、真思考。他之所以站得高、看得遠,戰略眼光寬廣深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大量讀書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經典的和重要的書反覆讀。對馬列著作,毛澤東同志總是常讀常新。在延安,他曾講到自己讀《共產黨宣言》的情況:“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啓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對喜歡的文史哲經典,毛澤東同志同樣經常反覆讀。20世紀50年代,他對人說自己已經讀了5遍《紅樓夢》,此後又15次要過《紅樓夢》,這在工作人員的記錄中有明確記載。毛澤東同志認爲,《紅樓夢》有極豐富的社會史料,曾指出:“《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緻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同一本書反覆讀,因每次閱讀背景不同、任務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發現也會有所不同,這樣書的價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相同題材內容的書,把不同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著述對照起來讀。比如,毛澤東同志讀美國曆史的書,就讓人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去借,專門寫條子說,不光是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關於研究拿破崙的書,他同時找來蘇聯、法國和英國學者寫的《拿破崙傳》和有關著述,對照起來讀。關於研究《楚辭》的著作,1957年12月一次就找了50餘種古今對《楚辭》有價值的註釋和研究書籍。關於研究《老子》的著作,在1959年10月23日外出時帶走的書籍中,就有“關於《老子》的書十幾種”。

讀書習慣於“手到”並注重討論。古人強調讀書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所謂“手到”,就是動手寫筆記、寫批註,由此體現“心到”。已編輯出版的《毛澤東哲學批註集》收錄了他讀10本書的批註和1篇讀書摘錄。《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收錄了他讀39部文史古籍和范仲淹兩首詞的批語。《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評文全本)收集了他閱讀《二十四史》時在書中寫下的全部批註和批語。《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毛澤東手書歷代詩詞曲賦典藏》等,反映了他讀古代文學作品時隨手書錄的情況。《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收錄了他大量的讀各種書刊和文章的批示、批註和批語。此外,毛澤東同志讀書,還有一個“耳到”,即組織讀書小組,由人念、大家聽,再一起討論。青年時代,他組織過讀書小組;延安時期組織過關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讀書小組;1959年底至1960年初,組織讀書小組到杭州等地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緊密聯繫實際,把書讀“活”。所謂讀“活”,就是把書本知識轉化爲認識和能力,進而在實踐中有所創造。毛澤東同志歷來反對本本主義的照搬照套的讀法和用法,曾經多次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他不是跟在書本後面亦步亦趨,而是善於跳出書本,從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實踐需要出發,對書本知識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和運用。在大量閱讀有字之書的同時,毛澤東同志還非常注重閱讀“社會”這本更大更厚的“無字之書”,並能把這兩方面所學融會貫通,見識到一般讀書人所難見到的精妙,真正把書讀“活”。

毛澤東同志的經驗、智慧和才能,來源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富實踐,來源於他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調查研究,也來源於他對古今中外書籍孜孜不倦地閱讀、理解和發揮運用。在毛澤東同志看來,讀書始終是革命者、建設者的必修功課,他曾經指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毛澤東同志的讀書和倡導讀書,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這就是把讀書學習當作黨員幹部提高理論素養和增強工作本領的必需且重要的途徑。

更多精彩,詳見《求是》2024年第9期陳晉文章《從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