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urface Pro“砍成”Surface Go:微軟下了狠心
上個月,國內終於上線了Surface Go,距離美國上市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款產品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曾經以Surface系列產品線佈局爲出發點,可以看到,目前Surface對於微軟來說是在不斷延伸的硬件終端系列,起初只有Surface Pro和RT產品線,之後加入了更有針對性同時性能更強悍的SurfaceBook系列等等一系列舉動,其實跟蘋果的產品線是有相當重合的。
比如SuraceBook對應的是蘋果MacBook Pro,後來的Laptop系列對應了macbook或者Air系列,Surface Studio對應的iMac系列等等,平板Surface Pro系列捷足先登,不過蘋果的iPad Pro系列也與之對應。但Surface並沒有mini版本的平板,曾經傳聞有過Surface mini,但經過微軟硬件掌門人也是首席產品官Panos Panay的說法,mini只是自己的突發奇想沒有付之行動。
而Surface Go的出現讓人很難不與iPad或者iPad mini相提並論,然而這款產品的競爭目標真的是iPad系類產品麼?
按照媒體對Panos Panay的採訪他很明確的否認了這款產品是Surface mini的替代品,換句話說微軟可能並不認識這款Surface Go與蘋果設備有直接的競爭關係,或者說之所以很多人將他們聯繫起來是因爲價位相似導致的一廂情願罷了。而且微軟也不認爲它是Surface RT的替代者,因爲Panos Panay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Surface RT的那一場我是輸了的,但這一場我會贏下來!”(這一場指代Surface Go)
向提供給所有消費者都滿意的產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佈局廣泛的Surface系列產品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一款產品想要成功那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產品設計之初,一定要抓準消費羣體的需求,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對於要砍掉的設計和功能做到殺伐果敢。爲了贏得這場勝利,微軟在Surface Go上都做了哪些取捨呢?
1000美元砍掉一半多
我們知道Surface Pro是這個系列的主力軍,但這款產品的最新款售價在1000美元以上,算不上便宜。Surface Go的海外售價是399美元,砍掉了原本六成價格,意味着可控制的成本空間並不大,因此不大刀闊斧的調整是不現實的。
說點題外的,海外售價399美元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匯率相當於2760元左右,而國行的價格是2988元起步,差距相當小了,算得上是“良心定價”。
回到正題,399美元起步並不容易,但這也是微軟瞄準的目標人羣,畢竟Surface Pro系列的價格較高,對於低需求用戶尤其是學生用戶來說還是太貴了。這款Surface Go的主機價格2988元,加上幾乎是必配配件788元的鍵盤保護殼,總金額在3700多元,還是很有衝擊力的。
價格降低了一半,當然配置會大幅度縮水,這個我們會面會詳細說明。但純粹從產品端來看,Surface Go的尺寸更小了,只有245mm×175mm×8.3mm,一本大點的書或者A4紙的大小,官方給的數據是522g,一斤多一點就算包括了後蓋也沒覺得重多少,厚度略微增加,還是很容易放進書包裡的。便攜,是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
而且在便攜的基礎之上,保留了幾乎原汁原味的Surface系列產品特點,造型就不用多說了,大家從外觀就能看到,典型的Surface開合支架,配合鍵盤蓋可以當作小型筆記本使用。產品的外觀設計、散熱槽位置甚至是按鍵位置都和其他Surface沒什麼區別。
讓人驚喜的是前後攝像頭都有,後置了800萬像素自動對焦攝像頭,而且最重要的是隻有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支持Windows Hello,可以通過面部識別直接解鎖Win10系統,實際使用還挺快的,基本上開機很快就進去了,比輸入密碼或者PIN碼方便多了。
另外,3.5mm耳機接口得到保留,這個沒什麼好說的,畢竟是厚度超過8mm的產品,如果取消耳機接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可惜的是提供了一個USB-C接口,沒有Surface Pro 5那樣的全尺寸USB 3.0接口,要想實現拓展只能購買轉換頭,微軟官網轉換USB-A的接口價格158到1500元不等,生意還是做得很精明的。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第三方轉換頭或者拓展,電商商城上已經比比皆是了。
儘管價格便宜,還是提供了左右兩側的揚聲器,支持Dolby Audio Premium,所以說從外觀上看,如果不亮屏(亮屏會發現屏幕佔比有點低)沒覺得這是一臺價格低廉的Surface產品,就是一代小尺寸mini版本。
都有哪些項目相比Surface Pro縮水了?
既然價格大幅度縮減,那麼成本必然也會降低,現在到了說說Surface Go都砍掉哪些項目的時候了。
性能
首先最大的變化就是性能,這也是最影響產品本身成本的部分之一。以現在在售的Surface Pro 5入門版本爲例,採用酷睿m3處理器,內置4GB RAM和128GB ROM存儲,當然屏幕尺寸更大,售價是4388元,顯然Surface Go的入門配置是低於他的但也便宜了一千多元,ROM存儲容量減半,處理器降低了一些。另外,官網還有官翻版本的Surface Pro 4平板,售價是3300多元配置和當前Pro 5差不太多,後者小幅度升級。
酷睿m3還是酷睿,而英特爾4415Y是奔騰,也就註定了性能要相差一大截,口說無憑我們看看具體的測試情況。
根據Geekbench 4.0跑分情況對比,處理器方面Surface Pro 4使用的酷睿m3 6Y30單核心跑分2854,多核心跑分5350,而奔騰4415Y的單核多核跑分只有2078和3934。
魯大師的測試成績也反映出了兩款處理器的差距,儘管Surface Go是今年才公佈的,但奔騰4415Y處理器還是沒能比酷睿m3 6Y30強,他們使用了同樣的英特爾HD 615集成圖形處理器,而且Surface Go的高配版本內存達到了8GB,跑分只有6萬多一些,而此前測試過的Surface Pro 4 m3版本在8-9萬之上。當然了測試軟件並不是同一個版本,但總體來說Surface Go的性能比現在在售的所有Surface Pro都要低,這也是人之常情,要不然讓那些花費更高價錢買Pro的朋友情何以堪啊。
屏幕
這也是Surface Go最讓人糾結的地方,10英寸屏幕指的是對角線尺寸爲10英寸,但Surface歷來使用的都是3:2比例,和筆記本上常見的16:9相比顯得更方正一些,但實際上屏幕整體面積是更高一點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有10英寸,與12.3英寸的Surface Pro難以相提並論,作爲平板電腦使用沒什麼問題,可是配上鍵盤蓋當筆記本用的時候,就有點費眼睛了。
參數方面,這款10英寸屏幕的像素密度是217ppi,相比之下Pro版本是267ppi正好符合蘋果提出的Retina視網膜屏幕概念。不過分辨率爲1800×1200,勉強符合FHD級別。配備了康寧大猩猩玻璃3保護,支持十點觸控。
這樣的機身尺寸配合10英寸屏幕,顯得屏幕佔比有點小,換而言之就是邊框太大,看上去不像是新設備而是老型號,畢竟現在平板或者手機都講究高屏幕佔比,其實這樣的尺寸下,Surface Go可以容納下更大的屏幕,或者縮減整體尺寸。但之所以沒有這麼做估計還是因爲成本原因。畢竟高屏幕佔比意味着更緊湊的內部電路結構,設計和物料成本都是會激增的。
另外整體尺寸縮小意味着鍵盤的尺寸相比Pro也會縮小,可是按鍵就那麼多,手指飛舞的時候稍微委屈了點,需要時間習慣。
結合屏幕和鍵盤的使用體驗來說,這款設備更適合學生使用或者臨時外出作爲便攜式應急設備,而不適合作爲長期辦公的終端。
系統
因爲是主要面向教育和便攜的設備,加上價格大幅度降低,所以系統部分也“縮水”了,配備了處於S模式的Win10版本也就是我們說的Win 10 S,Office也是隻讀模式的學生版2016。
所謂S模式就是簡化版,默認只有Edge瀏覽器,只能通過Windows應用商店下載內容,無法安裝其它應用,和蘋果iOS的封閉性差不多,不支持外部應用程序安裝。當然了由於運行程序的精簡,據說開機速度比Win 10專業版有所提升,但並不是特別明顯。
但是,但是又來了!表面上看系統降低至Win10 S,現在Win10 S升級到Home也就是家庭版不需要任何花費,因此係統算不上真的縮水,至少對於國內用戶來說是這樣的。
寫在最後
其實從1000美元砍到399美元,對於任何一個設計團隊來說都是痛苦的,意味着你要將很多原本擁有的設計或者元件刀掉,以節約成本。同時還不能打造一款特別低檔的設備,要符合Surface系列調性。從Surface Go最終呈現的結果上看,真的算是很“良心”了。
處理器雖然弱一些,但發熱和功耗控制表現都不錯,不運行太大的應用程序問題不大,一般辦公教學沒問題。除了處理器和屏幕較小(相比Pro系列)之外,幾乎挑不出Surface Go的毛病,也難怪Panos Panay認爲這一次他會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