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布店幫算帳 李瑩英獲頒傑出女科學家獎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頒獎,左起新秀獎得主交大電子物理學系副教授周苡嘉、傑出獎臺大數學系特聘教授李瑩英、新秀獎臺大地質科學系副教授任昊佳。(姚志平攝)

第12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16)日舉行,專長几何分析的國際學者,即臺灣大學數學系特聘教授李瑩英獲得最大獎「傑出獎」,勇奪獎金新臺幣60萬元。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臺灣萊雅、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合辦,分成傑出獎和新秀獎。今年遴選範圍從原本的「物質科學」擴展至涵蓋「數學」「資訊科學」,共3個領域。

今年獲得「傑出獎」的李瑩英,爲國內幾何學界領導人物,主要研究方向爲兩大類,一是結合黎曼結構及辛結構,探討拉格拉奇極小子流形與特殊拉格拉奇子流形;二是均曲率流的研究。

李瑩英出身於布店,從小協助母親算帳,自幼心算能力便相當傑出,對數學擁有着濃厚的興趣。

對於一般人學習數學總有恐懼感,李瑩英認爲,數學有「入世」和「出世」兩個特色,宛如一把了解世界的鑰匙,將數學研究從現實啓發,透過思考、推導、演算及驗證,得出解決問題的方程式。

談起數學研究,李瑩英說,數學研究是產生的疑惑永遠比解決的問題多,研究者腦袋因此永遠轉個不停,教學與研究不受時間場域的限制,很適合像她這樣需要兼顧家庭的女性,「其實數學不用上實驗室、不用出野外,反而很適合女性,關鍵還是要同時具備眼界、態度和能力。」

長期關注數學教育,李瑩英特別提到,過去國內有段時間獨尊「建構式數學」,造成許多爭議,「不扭轉,會對整個世代的競爭力產生影響」,他因此主動協助教育部修訂九年一貫數學課綱,並研擬新舊課綱間的補強與銜接計劃。另外她也參與推動大學增設「特殊選才」管道,讓有數學天賦,但其他科目表現不見得特別良好的學生,也有進入一流大學深造的機會。

今年獲獎人除了李瑩英,新秀獎得主則包含臺大地質系副教授任昊佳,透過珊瑚和海底沉積物的紀錄,瞭解自然和人爲活動對海洋氮循環的影響。另一位得主則是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副教授周苡嘉,專長是半導體奈米材料與特殊結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