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音箱看物聯網的困境

(遠傳提供)

前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2014年出席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時曾明確指出:「下一個big thing爲物聯網,它將是未來5到10年內,成長最快速的產業,要好好掌握住機會。」由於張董事長的德高望重,也因此整個2015年臺灣吹起「物聯網元年」的號角。一晃眼,時序到了2020年,研華的劉克振董事長卻說物聯網發展遠不如預期,這其中的落差究竟是怎麼回事?業界朋友們是否也好奇,物聯網現在到底發展如何了?

物聯網當然牽涉食衣住行育樂等多層面,但是,我們可以拿曾被認爲是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發展的指標性產品─亞馬遜推出的智慧音箱Amazon Echo來檢視。

根據網路媒體的揭露及分析,從今年8月以來,百度、小米、亞馬遜等公司都先後發佈了智慧音箱的新品,但似乎市場的關注度已經大不如前。2014年,亞馬遜推出了市場上第1臺智慧音箱Echo,並受到市場追捧。隨後,谷歌、蘋果、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公司均先後入場。一直到2018年前後,智慧音箱終於成爲大熱點,當時它普遍被業界認爲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指標性產品,可以作爲智慧家居的「中心」(Hub),甚至是智慧物聯AIoT的支點。

網路公司曾爲智慧音箱描繪過十分美妙的使用場景,比如,通過語音,可以播放音樂、電影,查詢天氣和資訊,可以控制家裡的所有電器,還有窗簾開關等等。不過,很多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均表示體驗並不算好,例如,播放音樂,因爲版權等問題,列表中顯示的音頻卻無法全部播放,又例如,控制其他電器時,需要仰賴對接產品品牌間是否能配對等等問題。

其他的像是,有人抱怨,智慧音箱說話不好聽,也有人說「和智慧音箱說話,就像和一個又傻又耳背,智商、情商很低的人聊天。」甚至還有用戶抱怨智慧音箱常常聽不懂話、智慧音箱根本沒有平板好用,種種原因使得智慧音箱慢慢變成放在家中的擺設,沒人使用了。

從上述的智慧音箱發展情況,我們再擴大看看整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現況。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曾在2020年11月「研華嵌入式物聯網線上夥伴峰會」表示,全球物聯網發展不如早期那麼讓人興奮,在《物聯網神話》一書中,作者10年前就預估產業對物聯網產業非常興奮,預估到2020年全球聯網裝置將達500億個,但時至今日,專家估計今年只有110億個,也就是隻達到當初預期22%,遠不如預期。

說到這裡,仍要舊論述重提,我常用網路端、終端、數位內容應用端及新分流形容數位匯流經濟的走勢,這個新分流的代表其實就是物聯網。匯流終端的特色,是找出各分流應用的最大公約數,提出一個不是最好,但最能爲大衆接受、攜帶方便的產品,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在各個場域雖然幾乎無所不在,但它卻也是一種較籠統的商品,無法完全滿足在不同情境下的最佳使用體驗。發展久了,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均成長趨疲的情況下,匯流將可能變成分流,將裝置化整爲零,以一變十,提供數位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只是,新分流的物聯網必須是硬體加軟體加服務三合一產生龐大數位經濟纔算成功,而且,對消費者而言,其中最關鍵的叫做「到位服務」,緣此,只賣硬體的業者其實沒什麼搞頭,也稱不上真正是物聯網的服務商,上述的諸多使用者對於Echo的負面觀感,其實就是因爲它服務不到位,不是載具設計如何美觀或是語音控制多麼地酷炫。科技巨擘們即便可以設計酷炫商品或是標榜語音技術,能將服務在地化,提供到位服務,是十分困難的,我覺得物聯網產業目前就卡在這樣的困境中。

全球數位經濟正從數位匯流走向後數位匯流,以軟代硬、以服務及內容爲優先取代單純硬體販售成爲顯學,臺灣相關各界也應該要適時轉型纔是。

(作者爲科技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