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邊會|全球甲烷減排需在研究、檢測等領域深化協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有效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舉措。甲烷減排也成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的焦點之一。
近日,“中國甲烷控排積極行動”主題邊會在COP29中國角召開。本場邊會圍繞甲烷檢測、報告與覈查(MRV)體系建設經驗、國際合作與技術轉移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從落實舉措、能力建設、標準建設、企業行動四方面介紹了我國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工作。他呼籲通過此次邊會搭建對話與合作平臺,分享全球及中國的甲烷控排實踐,促進更多交流與合作,共同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近些年,我國高度重視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並採取了一系列行動,趙英民在活動致辭中介紹了相關工作進展。
一是細化落實舉措。發佈《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分工方案,印發《甲烷排放控制2024 年重點工作計劃》,壓實部門的控排責任,確保各項重點舉措落地見效。
二是積極加強能力建設。開展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按照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原則,分步驟、分層次建設甲烷監測、報告及覈查(MRV)體系,探索開展甲烷排放重點領域企業排放數據報送試點。同時注重公衆參與,提高公衆對甲烷控排重要性的認識。
三是不斷加強政策標準體系建設。修訂《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提高煤礦瓦斯禁排標準,將禁止排放的煤礦瓦斯甲烷濃度從當前的 30%下調至 8%。深入研究甲烷自願減排方法學,不斷完善甲烷市場化減排機制。鼓勵煤礦企業回收利用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申請自願減排項目,進一步提高煤礦瓦斯的回收利用率,削減向大氣中的排放。
四是中國企業積極開展自主行動。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相關企業,多個煤炭集團和污水處理企業,自發投入數百萬元乃至數千萬元資金,開展甲烷排放的監測與覈算研究,改進工藝減少甲烷產生,促進甲烷回收利用全過程控排減排。
在企業實踐方面,中國石油發起成立了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爲行業內部、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搭建了平臺。
國資委社會責任局局長李軍在活動致辭中強調,未來將進一步鼓勵企業參與甲烷減排行動,推廣中國經驗和方案,凝聚合力,共同推動全球甲烷控排事業發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喬輝在會上介紹了公司在甲烷控排方面的進展,並表示中國石油將繼續強化控排措施,推動示範工程建設和技術推廣,深化國際國內合作,爲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李雅蘭在會上指出,絕大多數聯盟成員企業已承諾到2030年實現甲烷近零排放的目標。她強調通過加快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投資力度以及深化國際間的合作,能夠進一步優化天然氣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增強其作爲清潔能源的可持續性與競爭力。
甲烷控排已成爲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議題。中國及國際社會在甲烷控排方面的積極實踐,爲推動全球甲烷減排行動注入了新動能。
中美《陽光之鄉聲明》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甲烷排放控制的政策和行動。美國環保協會全球能源轉型副總裁德里克·沃克在會上表示,美國環保協會期待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生態環境部、科研機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爲中國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提供支持,共同推動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
未來,全球甲烷合作需要更多的技術作爲支撐。全球甲烷中心首席執行官馬塞洛·梅納在會上強調,先進的衛星技術已能夠精準追蹤全球範圍內的甲烷排放情況。此外,現有的政策措施和承諾具備顯著減少油氣行業甲烷排放的潛力。
“我國在甲烷排放控制領域的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正在不斷完善,基礎能力建設顯著提升,控排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在會上提到,我國在甲烷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排放統計覈算和監測監管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逐步形成了覆蓋全產業鏈的控排框架。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在會上呼籲國際社會攜手行動,在甲烷研究、泄漏檢測及突破性技術研發等領域深化協作,以技術和知識共享爲紐帶,推動全球甲烷減排行動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拓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