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文化近用及平權 國家人權博物館推手語工作營

聽障朋友們聽取導覽員及手語翻譯員的解說,參訪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第一法庭」。(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工作營安排聽障朋友們參觀中正紀念堂展覽,該展覽重現鄭南榕自焚於自由時代雜誌社一景。(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聽障朋友們經由志工導覽、手語即席翻譯以及即時文字聽打顯示,參訪中正紀念堂展覽。(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爲促進聽障人士博物館文化近用及平權,國家人權博物館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舉辦「臺灣手語共融工作營」,爲博物館培訓接待服務與展場導覽的儲備人才。並特別舉辦「聽聾共融」推廣活動,邀請新竹縣市聾人協會、雙北地區聽障人協會等單位,參訪景美紀念園區及中正紀念堂,促進聽障朋友深刻認識臺灣多元人權的發展歷程。

近年來臺灣持續將國際人權公約納入國內法法制化,並於「國家語言發展法」納入臺灣手語,提升各族羣的文化平權。人權館爲落實博物館友善平權服務,於民衆參觀景美紀念園區提供多語言語音導覽,並製作臺灣手語版影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連續4年邀請資深手語教育推廣者丁立芬、林中鵬擔任講師,推動臺灣手語培訓課程,歷來已有國立故宮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總館、新北市陶瓷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服務人員參與培訓,成果斐然。

今年度工作營邀請聽障人士參訪美紀念園區,安排手語培訓學員提供接待指引及溝通的服務,並由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導覽解說、3名手語翻譯員即席手譯,讓聽障朋友認識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對人權的迫害。

另安排參觀中正紀念堂展覽,透過專業志工華語導覽及手語翻譯員,對臺灣民主歷程有更加深刻的體悟,該展覽重現鄭南榕先生爲了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不惜犧牲性命自焚於自由時代雜誌社的氛圍,讓與會參訪者感觸良多。

「臺灣手語共融工作營」共舉辦6場次初階培訓課程、20場次進階培訓課程,累計參與培訓者達710人次,並有近25名學員順利通過期末手語即席翻譯測驗。期望透過培訓手語通譯人才,協助聽障人士近用博物館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