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公司花錢買借貸人信息 冒充律師、公檢法催債

網貸暴力催收調查❷

當消費者出現逾期時,一邊是,電話轟炸、短信騷擾,暴力催收手段層出不窮;一邊是,逾期上徵信,個人信用記錄出現不良。甚至,有部分催收機構直接購買當事人的個人信息。

近年來,暴力催收的情況遭遇政策打壓,但現實中仍有發生。

與此同時,打着“反催收”“徵信修復”等旗號的非法機構層出不窮,通過互聯網渠道招攬客戶並巧立名目收取客戶費用,甚至滋生出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爲。

內幕揭秘

前員工曝光暴力催收機構內幕

催收常遊走於灰色地帶,當其產業化後,背後的產業鏈是如何運作?

“打蛇要打七寸,對方害怕了就會去還款。”於橋(化名)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展示了他厚厚一沓的工作筆記,他曾在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做過一年催收。

據於橋介紹,“甲方”指的是與催收機構合作的借貸機構。他在職時,部門接到的單子大多是逾期3年至4年的貸款。其所處公司在成立第5年時,催逾期貸款就已達446億元。

於橋透露,每月月初,甲方會把借貸人的信息錄入到後臺系統。待錄入完畢後,員工會將借貸人的賬戶信息,按照欠款數額排序,整合成表,並分爲“跟進中”“部分還款”“承諾還款”“能聯繫持卡人”“高風險”“投訴預警”六類賬戶,方便下一步“過網搜”(收集借貸人的真實個人信息)。

“我第一個月打電話催款時發現,借貸人在借貸平臺留的號碼,大多是空號、假號碼,還有設置呼叫轉移的,八成左右的借貸人聯繫不到。”於橋回憶道,對於此類失聯賬號,員工會嘗試在社交平臺,如QQ、微信、支付寶、釘釘等軟件,輸入持卡人信息,搜索其最新信息。這一步主要嘗試蒐集借貸人的最新聯繫方式、身份證號、配偶的聯繫方式和身份證號、就職公司等信息。

然而,通過上述方式能蒐集到的有效信息很少,還得花錢去某些渠道買個人信息。月初時,於橋等員工會將失聯的借貸人賬戶提交給部門負責人,快的話一天左右,便能獲得借貸人的詳細個人信息。於橋沒有經手過此類業務,他猜測公司應該有相關渠道。

信息收集完成後,員工們要去“挑單”,主要是將經濟發達地區的單子挑出來。於橋所在的部門,每人每月大概要跟進500至600個單子。

冒充律所工作人員、公檢法人員

“我們面對的都是些能拖三四年不還錢的‘老賴’,要麼沒錢還,要麼不想還,還錢的概率很低。”於橋透露,永雄集團會讓員工先“打上門”,假裝是律師事務所工作人員,稱要上門調查。如果借貸人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或許會有所顧忌而還款。然而,絕大部分借貸人不會在這一環節還錢。

接着,永雄集團會利用外圍輿論和公權力繼續施壓,比如讓員工假裝借貸人所在地的派出所和法院工作人員,給借貸人所在公司或親友打電話等。

這一環節很容易出現暴力催收問題,於橋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有同事會一天打十幾次電話轟炸借貸人的工作單位,這顯然違反了公司規定的“同一號碼一天撥打不超過3次”的要求。若員工冒充公檢法人員被發現,也會被公司推說爲是員工個人行爲。

2023年5月,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179名員工因暴力催收問題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公司也因此宣告停業。

欠款追回,催收公司會收取佣金

委託催收機構進行催收在業內是常見的情況。有業內人士透露,借貸機構的催收業務常採取內催與委外相結合模式。內催一般處理M1至M3(逾期1個月至3個月)這類短賬齡資產,M3+的長賬齡資產會分派給委外進行催收。若欠款追回,催收公司會收取一定的提成佣金。儘管各家機構不一,但那些難催的,或M6+的,基本都是委外合作。

有消金公司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其當前主要委託催收機構開展催收業務,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委託催收機構。在招標評分過程中,該消金公司對委託合作機構的企業資質、同業服務年限、業務經驗、催收品質等都有明確要求。招標完成後,還需要通過嚴格的合作前准入檢查方可開展合作。

爲了監督催收機構的作業,該消金公司還自行研發了催收系統,催收機構必須使用這一系統,所有催收錄音、記錄會保存在系統內隨時備查。此外,該消金公司制定了內部管理辦法來規範催收行爲,另設有專業團隊和AI質檢,以便對催收行爲進行有效品質檢查。

行業騙局

謊稱幫人“徵信洗白” “法務機構”收了錢就消失

在貸款消費者深陷“催收”困境時,市場出現新的機構,他們聲稱自己是“法務機構”,能妥善解決“反催收”問題,還能搞定“徵信修復”。

李某(化名)由於生意上的資金流通,在互聯網借貸平臺進行了借款,後來生意失敗,借款無法按時歸還,在2024年2月6日發生了逾期。

逾期發生後,李某生怕遭遇各類催收,影響到親友的正常生活,急急忙忙中尋找了一家“法務機構”進行協商,試圖協商貸款延期,並解決可能面臨的催收問題。

法務機構在收到李某的預付定金後,保證在一週內解決問題,並強調不會聯繫家人,不會曝光通訊錄,也不會收到律師函。

然而,在預付定金的三天後,逾期催收信息還是出現在李某父母的手機上。李某與法務機構進行了聯繫,表達了不滿。此時,所謂的“法務機構”告訴李某,他們會進行處理。就這樣,又過了三天時間,上述法務機構告訴李某已經處理好了,並讓李某支付尾款。因爲此前的情況,李某保留了一定的警惕心,提議先查看協商後的平臺反饋,但該機構表示只有交了尾款才能生效。

雙方交談無果後,該機構甚至告訴李某,“既然不相信就終止服務”。此後,李某與該機構再未取得任何聯繫。

黃某(化名)同樣遭遇過類似的“法務機構”騙局。黃某習慣使用信用卡,由於一時的經濟問題,信用卡發生逾期,導致徵信出現了不良記錄。在前同事的介紹下,黃某認識了一位自稱來自法務機構的“律師”,聲稱能夠幫他解決“徵信洗白”。

在黃某介紹中,他一開始持懷疑態度,但在前同事述說下,瞭解到該律師已經成功幫助多人完成了徵信修復,在逐步溝通中放下了警惕,並繳納了18000元服務費。

該律師向黃某承諾,如果沒有解決徵信問題,服務費將全退。等待兩天後,黃某想向該律師問詢具體的進展情況,卻發現已經無法成功聯繫上對方,前同事也將其拉黑。黃某才明白自己上當受騙。

諸如黃某、李某等,因爲“徵信修復”“逾期協商”等問題尋找所謂的“法務機構”進行協商而深受騙局的真實案例並不少。

多位律師向南都灣財社表示,當下法務機構的概念難以準確界定,關於法務機構到底能做什麼、與律師事務所的區別又是什麼這些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整個法務機構可能只有一人持證,多數業務單子都是其他人在操作。

催收機構運作內幕

①將借貸人賬戶信息,分爲“跟進中”“部分還款”“承諾還款”“能聯繫持卡人”“高風險”“投訴預警”六類賬戶。

②在社交平臺蒐集借貸人最新聯繫方式、身份證號、配偶的聯繫方式和身份證號、就職公司等信息。

③催收機構員工“打上門”,假裝是律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如果借貸人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或許會有所顧忌而還款。

④若仍沒還錢,催收機構便讓員工假裝借貸人所在地的派出所和法院工作人員,給借貸人所在公司或親友打電話等。

2023年5月,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179名員工因暴力催收問題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公司也因此停業。

提醒

3個途徑向暴力催收說“不”

早在2018年,《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就已經誕生,並對相關催收動作進行規範和約束。此後,多條與催收管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2024年1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還發表了《關於規範浙江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催收工作的意見》。

但在法律規範下,暴力催收仍屢禁不止。一方面,大多數金融機構個人不良貸款規模都在上升,龐大的逾期債務如果僅靠內部進行消化並不現實,走法律途徑則時間成本、訴訟成本均過高。委外催收在此背景下誕生,然而當下催收機構並沒有標準化的運作規範,催收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消費者在面對暴力催收時缺乏應對經驗,也不瞭解有效的維權途徑,常常有心無力,導致暴力催收人員變本加厲。

當下,如何拓展消費者維權渠道,建立長效的投訴反饋機制已成爲解決催收問題的重要環節。

對於如何在面對暴力催收時正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夥人朱逸聰律師向南都灣財社介紹了三個常用的維權途徑:

1、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主要職責之一。消費者可以通過金融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投訴。

2、12321平臺。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專門受理騷擾電話、詐騙電話、垃圾短信等舉報業務,當遭遇暴力催收,消費者亦可以通過該平臺來進行投訴。

3、公安機關。倘若暴力催收行爲情節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報警時,需要注意保留好相關證據,例如能佐證暴力催收的錄音、短信、視頻等。

部門聯動

金融“黑灰產“正遭遇嚴打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建議。其中,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許進在提案中建議,我國應通過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質量評價體系、多部門聯動合力打擊代理維權“黑灰產”。

事實上,2022年8月底,原銀保監會就曾發文要求嚴厲打擊非法代理黑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肅查處以“徵信修復、洗白、鏟單、徵信異議投訴諮詢、代理”爲名行騙,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的不法分子。

2024年1月,中國銀行業協會還面向成員單位發出了兩份徵求意見稿,分別爲《中國銀行業應對“代理維權”灰產識別標準(徵求意見稿)》和《中國銀行業應對“代理維權”灰產工作指引(徵求意見稿)》,均在打擊金融領域非法職業代理“黑灰產”等行爲。

日前,重慶南岸警方就公佈一起打擊“反催收”相關案件。據悉,南岸警方成功打掉4個“反催收”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83人,查扣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500餘臺。

上述的4個犯罪團伙利用網絡進行業務推廣,個別團伙甚至開發了手機APP,以停催、免息、延期、解決徵信等字眼招攬客戶並按貸款金額交納服務費。

上述4個犯罪團伙還以虛構事實、製作假章、投訴施壓等方式實施犯罪牟利,涉嫌詐騙、尋釁滋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僞造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印章等犯罪。

常見套路

警惕非法金融機構常用“攬客”套路

在與多位深陷“反催收”“徵信修復”的消費者溝通後,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出了這些非法金融機構的常用套路。

◎在對外名號上,這些非法金融機構常常打着“法務機構”的名頭,並時常向消費者列舉各種此前成功的案例,至於這些案例是否真實並無法得知。

◎在攬客渠道上,這些非法金融機構常常藉助互聯網社交平臺、線上社區平臺。他們會主動搜索發佈過逾期動態的互聯網用戶,並主動私信聯繫。

◎在心理上,這些非法機構常常利用信息主體急於擺脫困擾的需求,以承諾刪除不良徵信、協商解決逾期爲由。

◎在溝通話術中,這些非法機構會詢問借債平臺、借債期限、借債金額、還款能力等借貸相關的要素信息,還會要求提供身份證件、聯繫方式、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

◎在費用收取方面,這些非法機構往往要求先支付相應比例的定金,並分階段收取不同費用。部分非法機構還以所謂的“培訓班”進行收費。

在整個“逾期處理”“徵信修復”的協助處理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非法機構在收取消費者定金後直接失聯。消費者除了平白損失資金外,對於實際困難未取得任何有效進展。

也有相當一部分非法機構不僅僅滿足於定金,從資料收集到後續代理過程中,層層收取高額費用。其中,部分非法金融機構在接單後,會讓公司員工建羣,並不時在羣內進行溝通,僞造出專業人員參與辦理的假象。部分團伙成員甚至會幫助消費者製造虛假的證明材料,以此欺瞞金融機構、監管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法機構甚至會誘導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網絡借貸,甚至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實際上,不光是消費者,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內的金融各條線的企業,都苦金融黑灰產久矣。金融黑灰產不僅存在消費者騙局,還存在惡意投訴。他們打着“代理維權”的名義與消費者簽訂服務協議,然後集中向監管部門或信訪部門重複惡意投訴,乘機牟取高額代理費用。

A08-11版

南都調研

總第210期

策劃:王瑩

統籌:李穎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方詩琪 吳鴻森

圖片: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