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觀察 | 丁一凡:福島敢排核污水,底氣在於美國政府給日本開綠燈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編輯|楊倩 主編|楊澤宇

本站財經智庫《C位觀察》節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讀C位大事。獨家對話智庫頭部經濟學家、企業家、各個領域 KOL,解讀時下熱議的財經和社會問題。

NO.031 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丁一凡

60S要點速讀:

1.核事故之後,東京電力公司要處理核事故所有的結果,開支很大,但是沒有收益,於2016年陷入了困境。美國資本這時進入了東京電力公司。美國政府的態度開始出現變化,它原來反對福島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後來就越來越退步,實際上就是給東京電力公司向太平洋釋放核污水開綠燈。這和背後利益集團的變化直接相關。

2.國際原子能機構只是做技術鑑定,鑑定福島核電站現在儲存的那些核污水的情況。這些所謂的專家不可能把所有的核污水全部檢測一遍,只能在某些地方檢測。而且你並不知道檢測的核污水,是不是都提前處理過了。

3.日本現在已經得到美國政府開綠燈,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背書,我們很難阻止日本繼續排放。但是我們可以製造一種國際輿論壓力,堅持不懈地監測核污水對整個太平洋領域造成的影響,號召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出不同國家的核專家,去監測日本要排放的核污水,甚至排放每一桶核污水之前都要檢測。

以下爲訪談精編:

福島敢排核污水,底氣在於美國政府給日本開綠燈

其實這並不是日本第一次排放核污水,日本過去就排放過,只不過原來是偷偷摸摸地排放,現在是公開地排放,因爲日本有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背書,其稱日本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另外,美國現在也允許日本核污水排海,所以日本變得肆無忌憚了。

丁一凡揭秘:美國爲何對日本排放核污水態度180度大轉彎(來源:C位觀察)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於2011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人對此是比較警惕的,特別是日本人很早以前就開始偷偷放了。美國在西海岸檢測到漂過太平洋的福島核污水,所以,美國人當時就公開反對這件事。日本後來停止排放。大概從2017以後,美國政府好像對日本政府變得越來越寬容,日本當時也做了很多公關工作,花了很多錢,在國際輿論上塑造一個透明、守規則的受害者形象。

丁一凡:福島核電站早該退役,爲牟利超期運行釀成慘禍(來源:C位觀察)

除此之外,有一個很大的變化。福島核電站是東京電力公司控制的,核事故的發生,某種程度上也和東京電力公司有關。核電站一般是有壽命的,平均在30—35年,也就是35年之後核電站就應該被整體封存,不能再被使用。福島核電站在事故發生之前早就已經到期了,它早就應該退役。但是東京電力公司爲了保持核電站的盈利,爲了收回更多的成本,維修之後繼續運行福島核電站——一個非常脆弱的核電站。當海嘯發生的時候,所有的保護措施完全失控,造成很嚴重的核事故。

核事故之後,東京電力公司要處理核事故所有的後果,開支很大,但是沒有收益,所以東京電力公司在2016年陷入了困境。它是一個上市公司,股票跌得很厲害,所以企業本身的流動性也出了問題。這個時候美國資本進入了東京電力公司。現在,美國的兩大資本控制了東京電力公司的主要股份。換句話說,儘管東京電力公司是一家日本電力公司,但其背後有美國人。

丁一凡:日本膽敢排核污水底氣在於背後老闆是美國人(來源:C位觀察)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的態度就開始出現了變化:原來是反對福島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裡,後來就越來越退步,實際上就是給東京電力公司向太平洋釋放核污水開了綠燈。這和背後的利益集團的變化直接相關。

國際原子能機構只是做技術鑑定,不可能全部檢測

國際原子能機構只是做技術鑑定,鑑定福島核電站現在儲存的那些核污水的情況。這些所謂的專家不可能把所有的核污水全部檢測一遍,他們只能在某些地方檢測。而且你並不知道被檢測的核污水,是不是都被提前處理過。現在覈污水的數量之大,如果按照日本的計劃,大概要排3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排完。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本不可能全部檢測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它是放在不同的水池子裡,只檢測一部分。

丁一凡:國際原子能機構只是技術鑑定,不可能全部檢測(來源:C位觀察)

我們很難保證日本向太平洋裡排放的核污染水,已經對人類和海洋生物無害。但是它經過了各種各樣的稀釋,現在總體上來說,氚之類的核元素已經非常稀釋了,以至於暫時看不出對人的生命有什麼影響。

雖然到現在爲止,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核元素稀釋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會對生物造成影響,但是基本上可以證明,稀釋到一定程度以後,它不會馬上對生命產生嚴重後果。

從核事故發生以來,人類跟蹤的時間不夠長,人們還不知道這些元素疊加積累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因爲一旦核元素稀釋到海水裡以後,會產生一種長期的影響,而我們觀察的時間不夠長,所以很難說明這些東西完全人畜無害。

日本國內也有很多反對核污水排海計劃的聲音,但是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來說,處理核污水成本太高了,可能維持不下去。現在它背後的美國資本可能更忍不下去——本來投資購買東京電力公司是爲了盈利,如果東京電力公司因爲福島核污水的問題不斷賠本,它肯定受不了。

丁一凡揭秘日本核污水排放真相:背後的美國資本忍不下去了!(來源:C位觀察)

資本集團其實是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爲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1]只要利潤足夠大,資本不怕冒各種各樣的風險,更別提國際輿論指責。

呼籲國際原子能機構長期監測日本核污水排放狀況

大家都會擔心核污水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核污水估計要好幾百天的時間才能漂回中國。但是我估計中國的消費者很快就會開始擔心海產品。即使我們的海水質量不受影響,有很多老百姓也會產生恐慌心理。

被稀釋的核污水排放到海里後,需要很長時間的漂移,所以一般來說很難馬上對中國近海產生影響。就算它能漂過來,漂過來的海水比現在它釋放的濃度還要稀釋幾百上千倍,甚至更高。因爲海洋非常遼闊,而且福島是在日本的東部,海水擴散一定要先繼續向東部擴散,經過太平洋一圈以後再轉到中國,那將是很長時間以後的事情。在大幅稀釋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對中國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丁一凡:核污水對中國近海不會馬上產生影響(來源:C位觀察)

現在有一些所謂的專家人士會打着“科學”和“專業”的幌子,爲日本辯護。他們說,“福島地震影響了核電站,日本纔是第一受害者”“核污水排入大海前已經被處理乾淨”。這表明,日本政府公關“做得好”,包括在國際上,日本的公關輿論還是很捨得花錢的,它捨得花幾百萬美元請一個所謂的專家團隊去做一個“客觀、科學的評估”。但其實所謂“客觀科學的評估”,首先這些數據我們是統計不過來的,因爲你無法對所有的水樣進行檢測,這是根本做不到的。所謂的科學的評估報告,也是值得懷疑的。因爲這些評估報告都是日本出錢做的。

丁一凡:日本很捨得花錢買評估報告,用輿論控制大衆(來源:C位觀察)

日本很懂得如何用言辭打動人心。比如“我很公開透明,我處理得非常符合科學規範,我請國際原子能機構背書,還請了美國政府給我背書”,這些都是公關的手段。它很會把自己包裝成一個非常科學、非常平和、非常能得到大家諒解的樣子。

丁一凡:美國政府開綠燈,很難阻止日本繼續排核污水(來源:C位觀察)

日本現在已經得到美國政府開綠燈,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所謂的背書,我們很難阻止日本繼續排放核污水。但是我們可以製造一種國際輿論壓力,堅持不懈地監測日本核污水對整個太平洋領域造成的影響。只要持續地關注這件事,號召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出不同國家的核專家,監測日本要排放的核污水,甚至排放每一桶核污水之前都要檢測。如果形成這樣的趨勢,那麼可能整個太平洋水質的安全性就會有更多的保障,這也會給日本政府帶來一定的道德壓力。

註釋:

[1]上述這話是馬克思的名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的一個腳註。

馬克思的這句名言出自《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第6節末尾,即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829頁。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