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中國,美對華稱呼大變?拜登徹底不裝了,我外交部犀利表態

據財聯社近日報道,布林肯日前在《外交事務》刊文稱,中國是唯一既有意願、又有能力重塑國際體系的國家。拜登總統將中國稱作“步步緊逼的挑戰”、最具影響力的長期戰略競爭對手。發言人毛寧回答記者問詢時表示,美方從戰略競爭的視角看待國際形勢、定義中美關係,是對冷戰思維的執念。把中國當作長期戰略競爭對手和步步緊逼的挑戰,是以自己的霸權歷史霸權思維鏡像他國,是對中國和中美關係的嚴重誤判,既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此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曾公開宣稱,“四邊機制”峰會“不針對其他國家”。但顯然,記者們離場後,峰會的第一個話題就直指中國。這一表述迅速成爲國際輿論的焦點。白宮迅速做出反應,發表聲明稱“四方安全對話”旨在加強地區合作,促進共同安全,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然而,這一官方立場與拜登的公開言論之間,卻存在着難以忽視的矛盾。一方面,白宮試圖通過泛泛之詞平息外界的猜測與質疑;另一方面,拜登的直接指責無疑讓這一聲明顯得蒼白無力。

9月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四邊機制”在美方“印太戰略”中被定位爲地區首要領導機制,是美國圍堵中國、維護美霸權的一個工具。“印太戰略”試圖以炒作“中國威脅”凝聚排華遏華共識,“四邊機制”試圖以涉海議題糾集軍事安全合作,意圖和手法如出一轍。美方口口聲聲說不針對中國,但峰會第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峰會處處拿中國說事,這是睜着眼睛說瞎話,連美國媒體都不相信。林劍強調,中方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不能針對第三方,更不能損害第三方利益。

對此事,咱們必須從美國國會衆議院連開兩個小組會議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說起,本來當下距離美國大選只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副總統哈里斯和前總統特朗普選情膠着,美國國會但凡理性一點,就不應該在對華關係這麼重要的議題上貿然奠定風向,別說遏華本來就是不利於美國的,萬一此時奠定的風向和新任美國總統主張不一怎麼辦?美國國會還是專門抽出了一週時間用於討論遏華議題,並通過了二十多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因此這一週也被稱爲美國國會的“中國周”。

在當前全球局勢陰雲密佈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元首的通話安排卻遲遲未能落地。雖然美方給出的理由是雙方假期和國內問題,使得時間難以協調,但這顯然無法令人信服。一通元首通話的安排,遠非無法克服的難題。然而,美國總統拜登在百忙之中仍抽出時間,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一個小時,足以說明問題不在於時間,而在於意願。此舉隱含的信息值得深思。拜登政府在對華關係上的態度,似乎並不如表面上所言“願繼續保持戰略溝通”。

細究拜登的用詞,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外交政策的困境。“堅持原則”與“避免衝突”,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如何兼顧?美國的“原則”是否只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遮羞布?回顧近年來的中美關係,倒更像是中國在負責任地處理雙邊關係,而美國卻頻頻挑起爭端。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從南海挑釁到臺海問題,美國的行爲與其高調宣稱的“負責任管理”相去甚遠。再看全球格局,在烏克蘭危機上,拜登大談堅韌不拔和北約團結,卻對歐洲因制裁俄羅斯而陷入的能源危機和通脹困境隻字不提。

日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進行了一次電話溝通。這次通話,並非只是普通的問候,是在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後,落實各項共識的關鍵步驟。此次對話的背景是,中美已經就經貿問題成立了工作組,並剛舉行了第二次會議。但是這一次,雷蒙多卻繼續污衊中方,她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描繪成一種正當合理的舉動。這樣的措辭,突出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美國用所謂的“國家安全”,常常被用來打壓海外競爭者,尤其是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

中方在通話中強調,美方應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爲兩國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氛圍。中方還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表示嚴重關切。近年來,美方動輒以“國家安全”爲由,對中國企業進行無理打壓,甚至將正常的經貿往來和科技合作都納入“國家安全”的範疇。這種做法不僅缺乏事實依據,也嚴重毒化了兩國關係的氛圍。中方指出,“國家安全”的概念不能被無限擴大,更不能成爲打壓他國的藉口。美方應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

總之,中美關係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雙方都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保持冷靜、理性和開放態度至關重要。通過有效溝通與合作,兩國有望找到解決分歧的方法,從而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中美兩國必須認識到,相互依存並非弱點,而是實現共贏的重要基礎。只有通過合作與理解,才能爲兩國關係注入新的活力,爲全球穩定與繁榮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