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陽國小推廣佈袋戲 自編劇本演出在地故事

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推動傳統戲曲,繼兒童節全校老師聯合公演給小朋友看,6年級學生也學起了布袋戲15日演出。(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6年級學童學習布袋戲,15日演出由師長編寫的劇本《山腳仔傳奇》給全校師生,深具地方特色。(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推動傳統戲曲,6年級學童經過1學期學習,15日演出由師長編寫的劇本《山腳仔傳奇》給全校師生。(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6年級學童15日演出布袋戲,劇本以山陽國小校本課程所編寫的〈山陽少年大肚探遊〉教材發想,結合大肚在地故事與太鼓隊元素。(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推動傳統戲曲,繼兒童節全校老師聯合公演給小朋友看,6年級學生也學起了布袋戲。今日演出以山陽國小校本課程所編寫的〈山陽少年大肚探遊〉教材爲發想主題,結合大肚在地故事與太鼓隊元素,經過3個多月學習、排演,15日表演給全校師生觀賞,精采又具特色。

山陽國小去年開始和臺中市文資處1916工坊合作推動「文資到校園」專案,媒合王英峻布袋戲團將傳統戲曲表演帶入校園,全校20多位教師經過1學期學習,在今年兒童節演出《神判奇案》當作禮物送給孩童,而後6年級學童也展開布袋戲學習課程,如今有所成果。

山陽國小校長王派仁說,今日戲劇《山腳仔傳奇》以山陽國小校本課程所編寫的〈山陽少年大肚探遊〉教材爲發想主題,內容包括大肚區地名由來、大肚王國興衰以及4月瘋媽祖「大肚二莊媽祖繞境」的民俗活動,同時結合山陽國小最具特色的太鼓表作爲開場與伴奏,深具地方特色,由教師進行劇本改編,學生演出,一起創造美好的學習經驗。

王英峻說,這次演出以臺語對話,一方面接觸傳統藝術,一方面學習母語,但小朋友都不太會說,過程有點困難,但小朋友都很願意學習,想把它做好,相信他們永遠會記得國小曾經有這樣的經驗,未來也可以成爲傳統戲劇的支持者;班導師陳姿蓉說,布袋戲是臺灣傳統文化卻少有機會接觸,對孩子是難得的體驗,同時孩子也學習老師對於藝術的要求與目標,不斷突破。

學生王伶菱說,她小時候會陪阿祖看布袋戲,但沒有接觸,知道要上布袋戲的課程後很期待,過程才發現原來操作玩偶很不簡單,不夠靈活與協調,經過不斷練習才學會;盧璇元說,學習過程有時會遇到難關,譬如動作和口白說話總學不會,但老師會耐心教導,會教導如何轉換、代替,讓他更瞭解布袋戲,也覺得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