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下調設計產能,北汽新能源“All IN”華爲扭轉頹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宋豆豆 報道

昔日的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冠大幅削減了產能。

9月23日晚間,北汽藍谷(600733.SH)發佈了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新能源”)關於產能及生產地址轉變的相關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已將其車輛生產地址從北京市大興區、山東省青島萊西市以及河北省黃驊市遷移到北京市密雲區西統路188號。

本次變更後,北汽新能源的原有設計產能由32萬輛調整爲12萬輛,即削減了20萬輛。

北汽藍谷方面表示,目前北汽新能源密雲工廠規劃產能12萬輛,鎮江工廠規劃產能15萬輛。公司將通過精益運營密雲和鎮江兩大生產製造平臺,不斷引入新品。

北汽藍谷在9月24日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提到,根據行業趨勢及公司實際情況,佈局戰略包括快做“減”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工廠精益運營,剝離低效產業,以減小資金壓力,保證長續經營。

事實上,前述變更後地址即爲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所在地,華爲與北汽新能源合作的首款車享界S9(售價39.98萬~44.98萬元)便在這裡生產。公開信息顯示,享界超級工廠一期規劃產能爲12萬輛,後續可擴展至30萬輛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北汽藍谷並非首次削減產能。北汽藍谷2022年年報顯示,北汽藍谷擁有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和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鎮江工廠)三大工廠,設計產能分別爲32萬輛、5萬輛和15萬輛,合計52萬輛;報告期內產能分別爲16萬輛、2.5萬輛和7.5萬輛,合計26萬輛,產能利用率分別爲5.25%、0%和24.02%。

爲盤活資產,提升產能利用率,2023年3月14日,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簽署了資產轉讓協議,以5.67億元(含稅)的價格對外轉讓了其所持有的固定資產等相關資產,相關產能已於2023年4月17日註銷。

從原有的52萬輛產能到此次調整後的合計27萬輛產能,北汽藍谷兩年內產能縮水接近一半。

銷量低迷、產能利用率低下是其削減產能的主要原因。依託入局早、性價比優勢,北汽藍谷藉助在出租車、網約車等在純電細分市場站穩腳跟,2018年北汽藍谷新能源汽車銷量15.8萬輛,佔當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萬輛)的13%,連續7年蟬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冠,同一年北汽藍谷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爲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股”;2019年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依然維持在15萬輛,但卻是其最後的高光時刻,彼時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爲14.72萬輛。

隨着網約車市場需求飽和、補貼退坡以及市場競爭加劇,北汽藍谷的新能源銷量開始走低,2020年和2021年跌至2.6萬輛左右,2022年和2023年銷量有所回暖,分別約爲5.02萬輛、9.22萬輛,但依然不及巔峰時期。今年前8月累計銷量約爲5.2萬輛,雖同比增長12%,但不及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單月銷量,比亞迪僅8月銷量突破37萬輛。

銷量不佳,財務表現也難有起色。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淨虧損25.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淨虧損19.79億元)擴大近30%,創下史上同期最大虧損。

對於業績虧損,北汽藍谷指出,一方面是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日趨白熱化,擠壓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爲持續推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形象銳化、運營效率提升上持續投入,因此對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是北汽藍谷連續第五年虧損,其2020年~2023年分別虧損64.8億元、52.4億元、54.7億元和54億元,四年半累計虧損達251.61億元。

此外,財報顯示,截至6月末北汽藍谷總負債爲251億元,對應總資產296億元,資產負債率近85%;同期賬上貨幣資金只有23.03億元,短期借款高達56.89億元,北汽藍谷面臨不小的財務壓力。

銷量低迷疊加持續虧損,投資者將翻身的關鍵寄於北汽在與華爲的合作中獲得足夠的利潤。目前賽力斯和華爲共同打造的問界品牌已進入收穫期,問界系列車型的熱銷帶動持續虧損四年的賽力斯扭虧爲盈,北汽藍谷也希望華爲能拉動自身銷量並實現業績扭虧。

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表示,享界S9將與奔馳S級、寶馬7系750Li、奧迪A8L爭奪豪華車市場。不過從價格區間看,享界S9的競品爲寶馬5系、奧迪A6、奔馳E級等。

享界S9的表現直接關乎北汽藍谷的品牌聲譽和其在新能源市場的定位。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稱“北汽以核心戰略、第一優先戰略的高度,ALL IN享界S9”。

“我們對享界品牌很有信心,目前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預留的產能爲30萬輛。”北汽藍谷董秘趙冀此前表示。據北汽藍谷官網發佈的文件,北汽藍谷預計生命週期(5年)內享界S9銷量合計48萬輛,2024年至2028年預計分別銷售6萬輛、12萬輛、12萬輛、9.6萬輛及8.4萬輛。

不過享界S9只有純電版本,業內有觀點認爲,考慮到補能的便利性,同一車型的純電版本銷量一般會低於增程或插混版本,因此對享界S9的銷量表現持保留意見。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考慮到高端市場中品牌忠誠度和競爭強度,享界S9的市場表現仍存在不確定性。

自8月6日上市以來,受享界S9的底盤質量風波、產品定價以及中國轎車細分品類市場規模的不斷萎縮等因素影響,鴻蒙智行僅公佈過享界S9大定突破8000輛的成績,北汽也未曾官方公佈過具體的銷售數據。據媒體和部分汽車博主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S9的上險量約爲1100輛。

對比來看,今年8月北京奔馳E級銷量爲8700輛,6月和7月均在1.5萬輛左右;奧迪A6也突破1.3萬輛。這也意味着在豪華車市場,享界S9要越過BBA並非易事。

一位從BBA轉到新勢力品牌的資深銷售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智能化上中國造車新勢力與BBA拉開了差距,對多數家用爲主的購車人有足夠強的吸引力,但行政用車的用戶羣體更側重品牌、舒適度以及可靠性,對智能化的感知並不明顯。

爲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未來的發展,北汽藍谷9月2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北京汽車擬向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增資20億元,同時北汽新能源擬通過公開掛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增資擴股,增資金額不超過100億元。若順利實施,北汽新能源將獲得最高120億元的增資。

外界猜測此舉是北汽爲深度綁定與華爲合作“未雨綢繆”,在阿維塔和賽力斯相繼入股華爲引望後,北汽被視爲下一家入股的車企。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近期採訪中透露,目前引望還處在第一階段,開始以獨立公司的形式在運作。

“今年底希望把第一步做完,把所有資產、人員裝載到引望。第二批汽車公司什麼時候進來,還沒有明確計劃,但華爲與所有汽車公司都在接觸。”徐直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