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黨委副書記、總裁應海峰:預計2025年信用利差延續收窄大方向
12月12日,由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主辦,大公低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公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承辦的“新質生產力驅動金融創新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
大公國際黨委書記、董事長呂柏樂現場致辭表示,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近年來在防範識別金融風險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面對實體經濟轉型的新需求,評級機構要主動變革創新,更好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大公國際黨委副書記、總裁應海峰現場作中國債券市場2024年度回顧與2025年展望,從滾動發行角度來看,2025年信用債到期量減少,到期壓力較2024年或有小幅下降。2025年,政府債供給規模提升的確定性較強,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將是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在供給量較大時,可能會對市場流動性和債券收益率產生影響。
評級機構要主動變革創新
呂柏樂現場指出,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於“生產力”,載體即產業與實體經濟。金融創新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就是要圍繞其高質量的新特徵,通過引導資金流向,更好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真正形成“新科技—新金融—新產業”的良性循環。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近年來在防範識別金融風險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面對實體經濟轉型的新需求,評級機構要主動變革創新,更好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應海峰現場回顧2024年債券市場,指出債券市場發行總體改善,供給格局發生變化。
首先,從總量情況來看,2024年1至11月債券市場新發行債券規模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42%。其中信用債發行規模,剔除同業存單後,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6.16%。分券種來看: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國際機構債發行穩步增長,其他各券種發行只數同比有所下降。
其次,金融債市場表現活躍。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需求旺盛,推動金融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長8%左右。2024年金融債的利率水平整體較低,且有下降趨勢,部分銀行的金融債發行利率已低於市場同期限存款利率,顯示出金融債融資成本已具備明顯優勢。金融債的發行人信用評級普遍較高,目前存續的全部商業性金融債中主體評級爲AAA的發行人佔比約爲46.44%,AA+的發行人佔比約爲19.57%,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較低的信用風險。
最後,產業債市場淨融資額大幅增長。2024年產業債累計發行9.51萬億元,同比增幅達18.20%,在發行放量的驅動下,下半年產業債淨融資額重新轉正。從發行利率上看,2024年產業債平均發行利率爲2.54%,低於信用債的平均發行利率,有一定的成本優勢。發行主體集中於中高等級國央企,行業比重較大的爲公用事業、工業、金融等。此外,城投退平臺也對產業債發行量上有所貢獻。在城投債發行審覈趨嚴的背景下,產業債發行供給有望延續放量態勢。
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將是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
展望2025年,應海峰指出,債券市場重點關注宏觀經濟政策、政府債務管理、內外環境變化等影響因素。
第一,2025年信用債償還規模減少,整體償債壓力可控。從滾動發行角度來看,2025年信用債到期量減少,到期壓力較2024年或有小幅下降。2025年,政府債供給規模提升的確定性較強,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將是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在供給量較大時,可能會對市場流動性和債券收益率產生影響。
第二,信用利差方面,在明年政策總基調延續寬鬆的情況下,預計2025年信用利差延續收窄的大方向。各行業信用債收益率還需結合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效果及節奏來看,產業債利差或延續分化。
第三,2025年在化債背景下,債務風險總體緩釋,違約率仍然呈現低位。但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信用利差收窄帶來的信用風險仍然存在。首先,儘管每一次中央都強調了不能新增隱性債務,但是隱性債務的餘額仍然在不斷增加,地方隱性債務形成的根本動因並未消除,仍需要建立制度性機制制約。其次,新增化債資本的投資方向和使用效率問題。在10萬億資金的加持下,地方政府未來幾年會騰出較多的資源用於項目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速發展,但這類投資若未能產生穩定可預期的收益,則會令地方債務壓力有所增加。最後,地方部分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正面臨着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加大的局面,而高新產業、新消費市場的成長週期又較長,可能會影響經濟的拉動效果,影響整體經濟質量的提升。
應海峰表示,儘管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但我國經濟一路都是爬坡過坎走過來的,中國一向善於將外部的壓力化作推進內部改革的動力。當下,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重要力量,在外需市場不穩定不確定的背景下,堅持擴大內需,要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深度釋放內需動力,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可以預見,未來新質生產力將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