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煉油廠到底對不對?分析人士:建議烏軍襲擊俄航空發動機工廠

包括ASTRA在內,多家媒體報道稱,烏克蘭軍隊稍早些再次對俄羅斯軍事設施發動了一波大規模自殺式無人機攻擊,被攻擊的目標分別位於庫爾斯克、坦波夫、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利佩茨克以及莫爾多維亞。

目前,基本可以確定位於莫爾多維亞的第590獨立無線電工程中心被擊中,該中心代號84680,距離烏克蘭邊境約650公里,其生產的“科維爾金諾”空中目標超視距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00公里。當地政府宣稱中心之前所在的建築被擊中,但沒有人員損失,我們無法判斷相關說法的真實性。

此外,還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位於羅斯托夫的新沙赫京斯克煉油廠遭到4架無人機襲擊,但我們尚未看到任何視覺證據:新沙赫京斯克煉油廠上個月就已宣佈停止運營,而早在2022年,該煉油廠就因爲“菸頭”等原因發生過爆炸事故。

看起來,烏克蘭軍隊依然在反擊俄羅斯軍隊的“遠程精確打擊”,本月5日的那次大規模空襲表明,對航空基地這樣的目標進行空襲難度很大,當時烏軍對3個俄軍航空基地發動了大規模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但衛星圖片僅顯示擊傷了1架別-200兩棲飛機。相比之下,煉油廠等缺乏保護的目標更適合自殺式無人機攻擊。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再次強調烏克蘭將繼續摧毀俄羅斯煉油廠,“我們正在進行防禦性戰爭,我們完全有權利和義務摧毀侵略者的整個戰爭基礎設施”。《莫斯科時報》報道稱,在煉油廠遭到烏克蘭自殺式無人機持續襲擊後,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下降了20%,損失了五分之一的碳氫化合物銷售收入。

不過,烏克蘭軍隊襲擊俄羅斯煉油廠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外交壓力,包括五角大樓在內,美國政府不斷重申不支持烏克蘭襲擊俄羅斯煉油廠,並建議烏克蘭襲擊那些對戰爭有直接影響的俄羅斯軍事目標;彭博社則報道稱,國際能源署支持美國政府的立場,認爲烏克蘭軍隊持續襲擊俄羅斯煉油廠,會給國際石油產品市場帶來風險:俄羅斯煉油廠的運營水平目前已處於自2023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很多網友不理解美國政府不希望烏克蘭軍隊襲擊俄羅斯煉油廠,認爲這是拜登政府與今年大選有關的自私政治考慮。不過,《經濟學人》發表文章,解釋了烏克蘭軍隊使用自殺式無人機持續襲擊俄羅斯煉油廠所造成的影響,或許跟我們大多數人以爲的不太一樣。

《經濟學人》的文章承認烏克蘭襲擊對俄羅斯煉油能力造成的削弱,除了減少外匯收入外,還對俄羅斯國內成品油的供應造成了影響,俄羅斯出口的柴油數量創下5月來新低,汽油則從上個月1日起就停止出口,並開始從白俄羅斯等國進口,但俄羅斯政府有效維持了國內市場供應,目前尚未看到這給俄羅斯經濟和社會帶來顯著影響。

而對俄羅斯石油出口來說,烏克蘭的襲擊也造成了影響,由於俄羅斯國內煉油能力下降,迫使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爲多出來的石油尋找海外客戶,甚至需要爲此承擔損失:前石油高管謝爾蓋·瓦庫連科稱現在每出口1桶石油,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就要承受15美元的損失。

但問題就在這裡了,承擔損失的是俄羅斯石油公司而不是克里姆林宮!俄羅斯政府最大收入是資源稅,該稅目是在井口徵收的特許權使用費,換句話說,不管是石油出口還是俄羅斯煉油廠將石油提煉爲成品油,對克里姆林宮的收入影響都很有限。

反倒是國際油價可能會受到影響,歐佩克+限制供應、全球經濟狀況好於預期、紅海航運受阻,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已上漲了9%,略低於90美元/桶。拜登政府擔心克里姆林宮會在俄羅斯煉油廠持續遭襲的情況下,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影響,進一步刺激油價上漲,這對面臨大選壓力的拜登政府來說可不是好事。

一些分析人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積極尋找俄羅斯戰爭機器的薄弱點。有分析人士建議烏克蘭軍隊襲擊俄羅斯的航空和火箭發動機制造廠,諸如彼爾姆發動機廠和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前者生產的D-30系列發動機是米格-31K等俄軍戰機的動力裝置,早已停產的米格-31系列戰鬥機需要充分的零配件保障纔能有效使用,米格-31K是“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的主要載機;

“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則更重要了,其生產的AL-31系列發動機及其改進型是蘇-27到蘇-57的一系列蘇霍伊戰鬥機的動力裝置,而TRDD-50系列小型渦扇發動機,則是俄軍諸多巡航導彈的動力裝置,包括被大量用於“遠程精確打擊”的KH-555、KH-101/102、“口徑”、KH-35以及KH-69等,擊毀特里皮利亞熱電廠的就是KH-69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