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遶境紫爆59倍 環保署新花招:以鼓掌代替鞭炮

行政院環保署公佈,大甲媽祖遶境期間內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4188微克,是紫爆的59倍。(圖/嘉義政府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27日公佈大甲媽祖遶境空氣品質監測資料,遶境隊伍期間內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達4188微克,是紫爆標準70微克的59倍。今年是環保署首次監測空污監資處長蔡鴻德建議,應以鼓掌或環保炮車代替鞭炮煙火,減少空氣污染

蔡鴻德說,此次監測中,透過固定空氣品質檢測站外,也有可移動監測定位電動車,在固定監測站中,彰化花壇PM2.5測得最高的爲4188微克;嘉義新港爲3724微克;臺中大肚區爲3207微克,這三個爲最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

而移動監測所測得,以雲林西螺1494微克;臺中大肚1442微克,以及彰化田尾縣1348微克,同樣與紫爆標準相比超出近20倍以上。

蔡鴻德提到,造成空氣品質數值較高原因,與媽祖鑾轎抵達宮廟時,民衆所燃燒的煙火和鞭炮所致,且距離施放地點5公尺內,PM2.5濃度皆會到達千微克以上,如果在下風處會更加明顯,但今年遇到下雨,因此數據還比預測值低。

今年有部分縣市以鼓掌和環保炮車代替鞭炮,確實有大幅降低空氣中的PM2.5濃度,蔡鴻德建議未來各縣市都可以跟進。而這次的監測結果,會找內政部寺廟單位進行說明,探討日後該如何降低污染,同時也公佈「大型活動環境友善指引」給地方環保局做爲參考。

▼(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