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 預計2035年運轉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進入二階環評,臺電日前在谷關舉行公開說明會。(民衆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臺電公司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利用既有德基、谷關水庫作爲上下池,斥資263億元,擬打通約10公里的頭水隧道,並設置2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達36.8萬瓩,年可發電4.5億度,預計2035年運轉,很有機會繼大觀、明潭後,成爲國內第三座大型儲能設施。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自1997年起已規劃,後來考量電費成本而暫緩。去年捲土重來,目前進入二階環評,臺電日前在谷關舉辦公開說明會,由副總經理郭天合主持。

臺電指出,大甲溪水力系統有完整的慣常水力發電機組,從上游德基水庫,一路往下游經過5個電廠。上下游水庫水位落差可作爲抽蓄機組的上、下池,是發展抽蓄水力非常好的地點,僅需搭配新建水路及發電機組等工程,即可成爲一完整的儲能系統。

臺電提到,該計劃不須新建大壩,以地下隧道方式興建長達約10公里的水路,且設施多位於臺8臨37線通行管制區,無民衆居住及遊客自行開車進出,降低對環境及減輕對聚落住民的影響。

公路總局谷關工務段表示,打通隧道勢必有大量土方須往外運出,每天上百趟的車次,擔心對交通造成影響,不過,工務段會在民衆通行及臺電施工情形下,達到兩者兼顧目標。

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副分會長謝國發表示,臺電簡報內容不夠詳細,且如此大的工程說明會,卻未邀請NGO組織,相當可惜。臺電指出,計劃案剛啓動尚未進行範疇界定,範疇界定會議完成後,纔會進行調查等後續作業,屆時就會有完整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