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連線|專訪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AI科技創新將帶來投資機遇

中新經緯1月13日電 (羅琨)1月13日至14日,亞洲金融論壇在香港召開。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在論壇期間接受中新經緯專訪表示,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創新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中國經濟實現新一輪高質量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把握AI科技革命機遇“入場券”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面臨由通貨膨脹、貨幣政策調整等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如何推動經濟增長正成爲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在本屆亞洲金融論壇上,多名與會者指出,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潛力是通往經濟復甦及創新的希望之路。

陳亮向中新經緯指出,對中國而言,創新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關鍵方面:

首先,創新是實現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必選項”。中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日益增強,對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個性化需求不斷提高。同時,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仍有待突破。面對這些挑戰,只有依靠創新,才能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次,創新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招”。當前,全球化發展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全球創新產業鏈的變化,要求中國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只有依靠創新,才能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而更好地應對外部挑戰。

最後,創新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的“入場券”。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正席捲全球,深刻影響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並將可能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中國亦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其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陳亮指出,中國基於超大規模市場和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工業體系,有望在人工智能時代構成技術發展的一種優勢,助力中國從追趕式創新向引領式創新轉變、從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轉變。

根據中金研究院的估算,中國AI產業的市場需求到2030年有望達到5.6萬億元,2024—2030年間中國在AI產業的總投資規模將可能超過10萬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市場空間和投資需求,既爲相關企業和投資機構帶來了重大業務機遇,也必將爲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能,值得我們高度期待。”陳亮說。

陳亮表示,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中金公司始終秉承“植根中國、融通世界”的理念,充分發揮“投資+投行+研究”聯動的專業優勢,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領域,聚焦實體企業的切身需求,助力暢通“技術-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積極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貢獻力量。

據他介紹,2024年,中金公司通過股權、債券、併購等支持科技創新領域企業完成交易規模超過4600億元;圍繞數字技術、先進製造等領域設立30多隻投資基金,規模超過500億元;中金研究院還推出《AI經濟學》等重要研究成果,爲中國AI發展貢獻智慧。

提升大灣區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

談及香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資源要素一體化發展時,陳亮指出,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更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的競爭優勢和服務功能日益凸顯。

他指出,未來,憑藉國際化和金融服務優勢,香港可從三個方面推動區域內的合作與繁榮,一是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二是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三是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維護地區金融穩定。

具體來說,他建議,一要以現有的滬深港通與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爲抓手,結合離岸人民幣樞紐建設,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提升大灣區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二要豐富相關金融產品與服務的供給,創新交易和結算方式,提高區域資本配置效率,促進大灣區科創資源的整合,推動地區信息共享與人才流動,助力大灣區探索科技前沿。三要通過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維持港幣聯繫匯率制度穩定;同時做強在港中資金融機構,保持資本市場活力,增強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陳亮指出,加強區域合作有利於地區發展,符合亞洲乃至全球利益。

“2025年,全球貿易和增長前景可能將會繼續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亞洲各國可在合作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地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機遇,釋放可持續繁榮的新動能。”陳亮說。

展望未來,陳亮稱,中金公司將繼續與境內外夥伴保持密切友好合作,共同挖掘、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積極爲促進新一年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新增長貢獻力量。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