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投資4.5億跨足快充鋰電池材料 主打5分鐘充飽

經濟部與大立光共同成立萬溢能源公司,以開發全球最快充電鋰電池材料爲目標。圖/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今(12日)宣佈與大立光合作,首度跨足綠能產業,攜手成立「萬溢能源公司」,由大立光投資4.5億元,開發全球最快充電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主打5分鐘充飽電,壽命達20年,積極搶攻全球電動車及儲能市場上千億美元商機。

爲投入研發全球最快充電鋰電池材料,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5年已投入約10億元的科研經費,進行快充電池、固態電池、綠色低碳製程等三領域研發,協助臺灣建立競爭優勢。

經濟部新聞稿指出,萬溢能源公司主要的核心技術爲鈮酸鈦(TNO)負極材料,有別於傳統鋰電池所使用的石墨材料,充電時間需長達2至4小時,鈮酸鈦負極材料可讓鋰電池5分鐘就充飽電,且具備20年的超長壽命及高安全性,可滿足快充巴士、儲能系統、混合動力車、堆高機及無人機等市場的需求。

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表示,這次與工研院聯手成立萬溢能源公司,進入綠色能源領域,是因爲看好鈮酸鈦負極材料快速充放電的特性,也對於未來導入產品應用具有高度信心,預計2024年建立鈮酸鈦材料試產線,初期產能目標24噸,2026年放大產能到600噸,供貨給國內外各大電芯廠使用,提高市場滲透率。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說,鋰電池是3C移動電子產品、電動車輛、以及儲能系統的核心關鍵,先進大廠、研究機構皆致力於開發創新電池材料,讓充電更快、電池壽命更長是產品關鍵。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以整合跨域解方,加速產業前進動能,盼能提高臺灣在全球鋰電池產業的競爭力,爲臺灣的能源轉型與綠色產業創造新契機。

大立光做爲全球光學鏡頭的第一領導廠商,過去於材料研發已有深厚基礎,此次結合工研院優秀技術團隊成立萬溢能源公司,未來可望優先應用於高容量動力電池市場,期盼能提高臺灣在全球鋰電池產業的競爭力,爲臺灣的能源轉型與綠色產業創造新契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市場調查,預估203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產值將高達4,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