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雞足山 串起兩岸佛學交流

雞足山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而得名,是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賓川雞足山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雞足山是中國漢傳、藏傳、南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賓川雞足山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雞足山位於雲南大理州賓川縣境內,總面積2822公頃。(記者陳政錄攝)

雞足山自然資源豐富,有「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作爲代表。(賓川雞足山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是畫家徐悲鴻遊歷雲南大理所賦的詩句。作爲佛教禪宗發源地,和華人們相信此處爲釋迦牟尼大弟子摩訶迦葉2000多年前的入定處,雲南雞足山以壯麗的「四觀八景」,和佛教界的崇高地位,成爲享譽亞洲的佛教聖地,更可望成爲兩岸佛學的交流紐帶。

雞足山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而得名。徐霞客曾在此逗留半年之久,爲其遊記的終篇之地,在登海拔3248公尺的天柱峰後,由於對雞足山「東觀日出、西望洱海、南睹祥雲、北眺玉龍雪山」四觀驚爲天人,特別撰寫《雞足山志》。

佛陀大弟子入定處

不只四觀,擁有衆多奇山40、險峰13、巖壁34、幽洞45、100餘溪泉,高等植物500餘種、奇珍異獸數十種的雞足山,被古人以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概括風貌;包括唸佛鳥、龍爪杜鵑、香 、天柱山佛光、蒼山積雪、洱海回嵐、萬壑松濤等。

因位處與南亞、東南亞交會點,雞足山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交匯地,世界佛教禪宗發緣地,相傳摩訶迦葉曾以此地爲道場,並在兩千多年前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因此,在奠定佛教界地位後,歷經唐、宋、元、明、清,發展爲高僧輩出、常駐僧尼達數千的宏偉佛山。

多功能聖地 信徒嚮往

清朝鼎盛時期,雞足山共有108座寺院,現仍有25座留存,天柱峰上的金頂寺,和光緒賜名爲「護國祝聖禪寺」,曾被名僧虛雲和尚重建的祝聖寺,以及被佛教徒稱爲「中華第一門」,傳說誠心跪拜七次,就能免去七世輪迴之苦的華守門,均爲必訪之處。

現今,雞足山已因佛事朝拜、佛學研究、觀光旅遊、科普考究,成爲全球佛教信徒嚮往之地,並被打造成「山上清幽、山下熱鬧」的多功能旅遊景區。

佛光山的星雲法師更在2007年訪問雲南時,提議兩山可結爲「佛教友好山」。雲南省臺聯領導曾說,臺灣文化根在大陸、佛文化的根也在大陸,應讓佛教成爲連結兩岸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