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流感疫苗噁心嘔吐是「心病」 醫授3撇步解校園暈針

臺大小兒感染科李秉穎教授。(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以來已接種290萬劑,比去同期多了98萬劑,效果顯著。但日前卻有團體表示集體校園接種可能產生暈針,建議家長自行帶去診所施打。爲了破解暈針迷思,疾管署特別邀請臺大小兒感染科李秉穎教授說明預防暈針3撇步,除了建議學生接種前不宜空腹外,還可使用影片音樂放鬆心情,若暈針症狀持續,應儘速送醫。

李秉穎教授表示,暈針反應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後遺症,通常是因爲對打針的心理壓力恐懼感,轉化成身體的症狀,出現眩暈與噁心等症狀,大多發生於青少年。大規模疫苗接種時,會有聚集性暈針現象,亦被稱爲集體心因性疾病

暈針症狀爲噁心及暈眩,以往校園集體注射時,偶有學生出現上述反應。爲了避免接種疫苗帶來的不適,他建議學生接種流感疫苗當日不宜空腹,並於接種時採取坐姿醫護人員可使用音樂、影片或聊天方式使其放鬆心情;如果發生暈針時,建議先至休息區休息,並緩解情緒緊張,同時通知醫護人員或老師,如暈針現象持續,應儘快送醫。

學童在校園集體打流感疫苗。(圖/資料照/新北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