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7月天災致1601.8萬人次受害 因災死亡、失蹤達147人

大陸7月各種天災致1601.8萬人次不同程度受害,因災死亡失蹤147人。圖爲黑龍江3日發佈暴雨紅色預警。圖爲河北省涿州積水路段,受困人員陸續被救出。(中新社)

大陸應急管理部近日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部門單位,會商分析大陸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初步統計,今年7月那一套天災已導致1601.8萬人次不同程度受害,因災死亡失蹤147人。

據統計,大陸7月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地質災害和乾旱災害爲主,風雹、地震、沙塵暴和森林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601.8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47人,緊急轉移安置70.3萬人次;倒塌房屋4300間,嚴重損壞8400間,一般損壞4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11.8億元(人民幣,下同)。從災害損失看,7月爲今年以來災害損失最重月分,受災較重的省分有福建、重慶、北京、河北、內蒙古等。

分析指出,大陸7月自然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南北方局地山洪和地質災害多發7月,大陸共出現7次強降雨,累積面降雨量119毫米,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受超強颱風杜蘇芮殘餘環流影響,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海河流域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發生編號洪水,京津冀等地多個蓄滯洪區啓用。

大陸其他主要江河水位較常年同期總體偏低,有26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強降雨引發暴雨洪澇、地質災害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中,7月上中旬,重慶萬州、四川南充、陝西漢中等地受災較重;7月中下旬,浙江杭州富陽區突發山洪災害;7月底北京、河北多地受災嚴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總體上,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703.4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42人,倒塌房屋2300餘間,直接經濟損失157.8億元。

二、初臺登陸時間晚,超強颱風杜蘇芮對閩粵浙等省造成較大影響:

7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3個颱風生成,2個登陸大陸。第4號颱風泰利於7月17日、18日在廣東湛江、廣西北海兩次登陸,是今年首個登陸大陸的颱風,較常年初臺登陸時間偏晚20天,造成廣東、廣西、海南3省(區)112.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6.1億元。第5號超強颱風杜蘇芮7月28日在福建晉江沿海登陸,影響範圍廣、破壞性大,造成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等地29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緊急避險和轉移安置76.8萬人,損壞房屋1.5萬餘間,直接經濟損失147.4億元。

三、華北、東北等地旱情因降雨緩解,內蒙古中西部旱情仍持續:

7月大陸共出現2次全國型高溫天氣過程,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大陸大部地區土壤溼度總體適宜,西南中部、西北東部、華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土壤中度以上缺溼度。7月初,內蒙古、河北、遼寧等地部分地區旱情較爲嚴重,中旬旱災峰值時,431.9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644.7千公頃。受7月下旬降雨影響,遼寧旱情解除,河北大部、內蒙古東部旱情有所緩解,但內蒙古中西部旱情仍持續。

四、東北、華北等地遭受強對流天氣,局地風雹災害影響較大:

7月大陸全國共出現6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其中,內蒙古、吉林、遼寧、山西等地受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冰雹等影響較大。其中,7月6-10日,吉林延邊、遼寧阜新等地遭受龍捲風、冰雹等,部分居民家庭財產受損,局地農作物出現倒伏絕收;7月18-20日,內蒙古、山西等地出現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局地農作物及設施大棚受損。風雹災害造成64.5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0.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

五、大陸地區未發生5級以上地震,森林草原火災形勢平穩:

7月大陸未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發生規模4.0-4.9地震4次,均未造成明顯災害損失。此外,7月大陸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1起,多爲雷擊引發,起火地點以黑龍江和內蒙古爲主;未發生草原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