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旅遊復甦 花錢最猛的不是一線城市中產 這些人更敢揮霍

大陸旅遊復甦,花錢最猛的不是一線城市中產,這些人更敢揮霍。(圖:Shutterstock)

大陸民衆熬過新冠疫情三年,從五一假期的人山人海,到暑假熱門景區的一票難求;從山東淄博的燒烤,到西北沙漠裡的駱駝,再到風口上的研學團,好久不見的熱鬧景象都回來了。旅遊已經成爲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朝九晚五的打工人,有錢有閒的銀髮族,充滿活力的00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瘋狂旅行。

據界面新聞報導,旅遊行業的復甦,非常直觀的體現在了旅遊平臺的財務業績上。同程旅行在第二季實現收入28.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7.4%;經調整淨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428.9%;平均月付費用戶4220萬,同比增長52.3%。這三項業績指標,都超過了疫情前,創造了歷史新高。

這已經不能用「復甦」來形容,而應該叫「爆發」。

旅遊行業在疫情之後一定會恢復,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恢復得如此徹底、增長如此迅猛,還是超出了市場預期。尤其是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消費依然乏力的背景下,顯得格外亮眼。

讓人好奇的是,這個行業發生了什麼?火爆的增長勢頭能持續多久?

這屆遊客,真敢花錢

南方某四線城市的於菲,今年暑假髮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進京之旅——5個寶媽帶着6個孩子,組團來玩。

對於這趟「報復性旅遊」,於菲的期待是一定要玩好。一個起碼的標準是,每晚必須要住五星級酒店,市內交通還約了專車接送。爲了讓孩子在北京環球影城玩好,她更是花三、四千元訂了園區內的酒店,加上門票、優速通,又花了近3000元。

作爲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如此豪氣的消費方式,並不符合她的經濟實力。

她的出發點很樸素:「因爲帶孩子,所以要條件好一點。出來玩就好好玩,回去了就努力搬磚賺錢。」

同樣在這個暑假來北京旅遊的80後孟玉,在北京王府井瘋狂購物,服裝店的店員看到她買的實在太多,送了她一個箱子。她把衣服打包,直接寄回老家了。

這樣的「名場面」,已經有兩三年不見了。來自非一線城市的人們,在北京的大商場隨便「揮霍」幾下,就能花掉一個月工資。但他們覺得很值。

生活在雲南某五線城市的楊風帆退休了,他計劃今年10月去貴州,行程裡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地——茅臺國際大酒店。接近700元一晚,在當地算很貴了。

有句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遠道而來的意圖,正是在酒。因爲他聽說,在這個酒店吃住,能獲得原價購買茅臺酒的名額。他需要這個名額。

退休後,楊風帆加入旅遊大軍,開始大陸全國各地自駕遊。他曾在廣西一個叫長壽村的地方,買了好多箱礦泉水、菜籽油,因爲當地村民說能長壽。全國很多景點他都去過了,有些還會隔兩年「複習」一遍。

像他這個歲數的人,退休後有的是時間,每個月的退休金,完全夠負擔自己的旅行了。除非某一天他再也走不動,旅行纔會停止。

這些來自小城鎮的人們,正在源源不斷加入旅行的隊伍。過去,旅遊消費的主體是大城市的精英人羣,現在,人羣不斷從一線城市向非一線城市擴散。

2022年大陸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中國將全面進入大衆旅遊消費時代。

同程旅行的數據驗證了這一趨勢。其平臺上居住在非一線城市的註冊用戶佔比約87%。第二季微信平臺新增付費用戶中,約70%來自非一線城市。而隨着這些人更願意爲旅行花錢消費,讓同程旅行的月付費用戶衝到了4220萬人,付費率達到15.1%,創三年來新高。

除了非一線城市人羣,Z世代的年輕人,是另一批正在崛起的旅遊生力軍。

大二在讀的大學生沈裕,從今年3月開始「特種兵式」旅遊。這是一個瘋狂的同學。他能做到一天一個城市,無間隙打卡。5月下旬他去了江蘇,朋友圈上一秒還在南京,下一秒就到了北京。

他只用了六天時間,就打卡完了北京幾乎所有的知名景點。比如他抵京的當天,安頓完行李,就奔往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前門大街、北京CBD……

半年之內,他幾乎把大陸全國玩遍了。「都以爲他休學了,因爲天天在旅遊。」有同學評價。

小衆景點火了 冷門城市贏了

在旅行目的地的選擇上,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一些小衆景點、冷門城市,今年特別受追捧。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小衆」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72%,「冷門」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13%,大陸國內三線及以下城市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150%。

在一線城市上班的杜豐,今年春天去了一趟霞浦,這是福建寧德市下屬的一個小縣城,曾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漁村。因爲這裡有全國最美的灘塗,能拍出好看的照片而出圈。

景區的火爆程度超出杜豐想象。在去往高羅沙灘的路上,擁擠的車流從上午10點一直堵到下午2點。城裡的夜市,每個攤位前都是排大長隊,夜裡12點依然門庭若市。

即便如此,杜豐依然留戀當地的美景,並打算今年9月再去距離霞浦不遠的平潭島。那同樣是一個小衆的地方,沒有5A級景點,也沒有大城市裡完善的娛樂設施。「去那裡坐坐,吹吹風,就挺好。」

20歲的大學生趙婷,每次出去旅行,都會特意避開人流量大的地方。「出去就是放鬆,不需要去人山人海的地方,擠着拍照,一旦看到打卡點,人多就不想去。」

旅行的目的地在發生變化,旅行的方式同樣在變。

很多人之前出遊習慣報團,跟着導遊走,現在自由行非常普遍。出行的團隊規模越來越小,小團出行成爲趨勢。

趙婷喜歡跟一兩個好友小團隊出行,因爲人少可以有商有量,互相遷就,參與感強。

她最糟糕的一次旅行,是去年跟着學校社團的幾十個人,去山上看星星。因爲人太多,她感覺很難融入。「別人不會顧及你的想法,個人的發言權被削弱了,決定權在領頭人那裡。」她說,在那以後,她再也沒有跟很多人集體出遊過。

於菲這次暑期親子游,是報的定製團。旅行社相當於一個服務方,只負責訂熱門景點門票、遠途景點接送,行程可以自己規劃,酒店、餐廳都是自己選擇。

這種方式既省去了訂票和交通的麻煩,也實現了高度的個性化和自由度。

分散的出行需求,把大團拆成了小團,很多原本集體付費的項目,變成了單獨付費。對於旅遊從業者而言,通過服務變現的機會增加了。

楊風帆不喜歡傳統模式的旅行團,一直都是自駕遊。今年,他和老伴從西雙版納自駕去三亞,然後去西藏,再去北京,又去了一趟青島和淄博,然後一路向北到達哈爾濱和赤峰。兩個人,一輛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旅途中,他們沿路休息,邊開邊玩,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品嚐當地的美食,體驗當地的生活,爲拉動當地旅遊經濟做出貢獻。

這種「漫無目的」的旅行方式,在一些退休銀髮族中很受歡迎。對於年輕人而言,因爲要上班、上學,時間有限,所以目的性更強,基於興趣的旅行更普遍。

「特種兵」沈裕今年參加了很多明星的演唱會,基本能做到一個不落。每一場演唱會,對他都是一次跨城旅行。海南、天津、北京、蘭州……他奔波於各個城市,出現在不同的明星演唱會現場。

這讓他花費不菲。熱門航線的機票價格動輒上千,有些明星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酒店、打車、餐飲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綜合來看,人們的旅遊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過去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餓了啃麪包」的團體出遊方式不再受歡迎。

不同背景、不同圈層的消費者,越來越側重意義消費,更注重旅遊體驗。場景化、互動化的沈浸式體驗,對人們的吸引力增加。一座城市的特色美食,一個地方的民族文化,一場音樂會,甚至只是一個絕美的海灘,都可能觸發一場旅行。

需求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個性化,人們能花錢的地方也變多了。而這也正是旅遊行業的機會。

旅遊行業的新機會 藏在結構性變革裡

旅遊行業的消費人羣、消費需求都在變,倒逼供給側不得不變,催生了一批新的旅遊產品和服務。

比如一些酒店推出的「考試房」、「寵物房」、「電競房」,就是爲特定人羣量身定製的新型住宿產品。

再比如今年很火的研學。陝西銅川陳爐古鎮的一家瓷坊店老闆透露,今年古鎮景區的遊客明顯多了起來,他們將畫瓷、拉坯和研學項目結合起來,單月收益就有十來萬元。

電競、研學、非遺、音樂、市集,每一個場景跟旅行結合,都能變成全新的旅遊服務。

同程旅行聯合騰訊音樂、葛仙村度假區,推出了TMEA音樂盛典和同程葛仙村音樂節;與桂林打造了飛兒萌造夢市集;還聯合英雄聯盟、王者榮耀打造了「同程杯」電競賽事。這滿足了很多基於興趣出遊的年輕人的細分需求。

普通人獲取這些服務的場景有很多,微信小程式、短視頻、地圖應用,以及線下實體網點,同程旅行通過多管道佈局,降低了門檻。

今年旅遊行業強勁復甦,如何抓住最新的方向和趨勢,從供給側更好地跟需求側匹配,真正激活市場活力,成爲很多從業者關心的話題。這其中蘊藏着巨大的市場機會。

北方某城市的80後小老闆李勁道,今年五一期間專門去淄博玩了兩天,現場的超高人氣讓他感到震驚。不過,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燒烤攤的烤串,而是整座城市對旅遊服務的包裝、打造。

他說,「去之前我以爲淄博燒烤走紅是因爲口味,去了之後我發現是因爲服務。淄博對燒烤的營銷,對山東好客文化的輸出,以及對旅遊安全的一系列保障,會讓你覺得這一趟旅行是值得的。」

人們「進淄趕考」,是爲了燒烤,卻不僅是燒烤。很多人抱着玩一趟的心態,在這個城市獲得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如果能站在城市管理的視角去設計旅遊產品,我們會發現旅遊行業還有很大升級空間。

最直觀的是交通問題。很多人習慣了在線訂票,但在一些小城鎮,線上化率還很低,紙質車票和線下結算依然佔主導。尤其像長途車這樣的交通資源,非常分散。

過去幾年,旅行行業一直在做低線城市交通票務的數位化,試圖打通從省會城市到下屬城鎮的各大節點。今年,同程旅行將旗下微信小程式「乘車唄」正式升級爲「城市通」,把火車票、機票、酒店、打車、度假等業務資源整合在一起。

「城市通」的升級,只是城市旅遊服務升級的一個縮影。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把旅遊服務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中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與同程旅行合作,打造數位化平臺、綜合會員計劃及聯運解決方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看不見的工作,會在未來逐漸體現在旅遊產品和服務裡,內化成遊客的切身體驗。

結語

任何行業都會有周期,趨勢一旦形成,將很難逆轉。

如今中國的旅遊行業,就正在經歷一輪供給與需求的更迭,傳統旅遊的「人、場、貨」正在重塑。新的人羣、需求、供給,讓整個市場的空間更大,更具有持久的想象力。

在這個背景下,旅遊行業今年高速增長,頭部旅行平臺業績爆發,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一直默默堅守,主動迎接改變的從業者,將有機會抓住市場勢能所帶來的「復甦紅利」,獲得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