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旅行臺灣 漫無目的又自由自在(上)

這張照片好像成了作者心裡永遠的對臺灣的記憶。(作者提供)

去過兩次臺灣,分別是2017年11月和2019年4月,兩次都是在gap期間提着一個登機箱的獨自旅行。

所以直到現在回想起臺灣,都是漫無目的又自由自在的記憶。

那時獨自走在臺北的街頭、細雨中的淡水還有駛向淡水的紅線地鐵,好像另一個世界啊。

2017年秋天的初訪

初抵臺灣時最大的震驚來自於「和日本太像了」。

無論是走在臺北街頭看到的方方正正的建築物、建築物上的招牌、規整的鄉野農村,還是體驗到的交通體系、便利店的服務種類,所以是帶着這樣的刻板印象開始的。

第一次來臺北時住在南京松江南京地鐵站附近的民宿旅店,扔完行李下樓買了杯咖啡,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咖啡店,但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好久沒有獨自旅行了。

在這樣一個雖然陌生但又從小到大從電影、音樂和自己的想像中知曉了無數遍的地方,滿懷着這樣的心情拍下了這張照片吧。

作者提供

舉着這杯咖啡開始了當晚的徒步

路過遼寧夜市、在東西走向的灰色的快速高架下等紅綠燈、在松山文創園中給朋友視頻,最後一路逛到了饒河夜市。

晚上下起了小雨,以至於現在回想起初到臺北時的記憶,都是這個雨夜走在雨中搖曳的霓虹燈招牌下,耳朵中是嘰喳熱鬧的播客《日談公園》。

2017年一整年都在出差,每個週五往返於出差地的高鐵或飛機上,也是在這一年讀完了白先勇的所有作品。

最喜歡的倒並不是《孽子》,而是《臺北人》和《紐約客》。但依然來了《孽子》中的新公園,現如今已更名爲二二八紀念公園,而臺灣對於LGBT的包容程度也大不同於《孽子》的時代。

作者提供

記得白先勇和《孽子》的演員們在這裡拍過合影

從新公園走到了西門町,吃了一碗杏仁燒和一碗牛肉麪,耳朵裡在聽的是日本樂隊the Blue Hearts的《青空》,其實從來沒有注意過歌詞,現在纔想起來看一眼:

司機先生,能載我一程嗎?

去哪裡都好。

從西門町走到迪化街,在臺北的這幾天一直是陰天,倒是非常配迪化老街的風格。

迪化街一直都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之類的集散中心,所以走走停停總是能被售賣奇怪食材或者濃濃八十年代風裝飾的老鋪吸引。

在一個木製裝飾風格的小店裡買了一個甜米糕,店家配了一杯茶,坐在店外的木頭長椅上,看着人來人往的迪化街。

一個人的旅行,快樂來源於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

我的傳統藝能,如果想要復刻某個快樂時刻,就重複做那個時刻做過的事,走同一條路或聽同一首歌。

一路上一直在聽《韻律泳》和《化蝶》,反反覆覆地聽「太慢了可等,可快了可追」,以至於成了對淡水的一部分記憶,所以2019年再來時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跑來跑去的夏天

電影《藍色大門》的忠實粉絲當然是要來打卡師大附中。

明明是2002年的電影,但第一次看時已經讀大學了,真是好後悔爲什麼沒有早點看到。

如果能在中學時就看到,會不會過着不一樣的生活呢?

說來,剛讀大學時真是看了無數臺灣的殘酷青春電影。

所以說呢,我從未來過,卻又好像走過了無數遍。

大學時愛看這樣的青春片是真的爲賦新詞強說愁,現在怕是不敢再看。

尋找電影場景。(作者提供)

來來回回在學校中走了好久,找到了那個游泳池,甚至定位到了孟克柔與月珍悄悄趴在欄杆上偷看在訓練的張世豪的那個位置。

後來,聽說師大附中的游泳池要被拆除了,學校師生還專程請回了孟克柔和張世豪,在即將拆除的泳池邊上搭起了露天電影院

尋找電影場景。(作者提供)

即使大家都已漸漸離開夏天,但在徹底轉身的那一刻,還是有那麼多人想到再回頭觀望一眼,真好。(普魯士藍/上海)

(本文來源:柚子鋪臺灣交換生服務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