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縣城新型城鎮化起步之三:核心是產業發展

大陸縣城新型城鎮化起步之三:核心是產業發展。圖爲山東曹縣桃源集鎮花供會。(新華社)

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強調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鄧智團說:「政策是需要傳導的,像水波一樣一層一層往外擴。」與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在傳統產業的支撐能力、人居環境品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吳康把它們稱爲「小城市病」。

界面新聞報導,首都經貿大學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康說:「要留住人,就要解決『小城市病』。」「城市公共服務的配套、基礎教育、生活的便利程度、人才的發展空間和上升通道,這些都是關鍵。」

吳康表示,今年被熱議的幾個人才引進縣城,大部分還是位於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這些縣城還是具有區位優勢、有發展潛力的。」

以濱海縣爲例,該縣屬於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地處於鹽城北部,在江蘇是屬於發展相對落後的縣城。但吳康說明,濱海地處長三角,相比中西部一些縣城,它本身的城市基礎較好;而相比起長三角其他發展快速的大城市,它在房價等方面又比較友好,所以整體上有發展的潛力,吸引人才的計劃能達到不錯的預期效果。

但是,中國國土廣大,區域差異較大,「濱海計劃」政策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縣城。「縣城發展的核心是產業,而中國以縣城爲代表的中小城鎮多爲『高碳型』傳統業態」,因此,吳康建議:「統籌本地帶動就業量較大的產業,並積極承接外部轉移產業,可能是一個更爲現實的選擇。」

吳康提到,山東曹縣是近幾年縣域產業發展得較有特色的典型。曹縣位於山東省西南角,其所屬地級市菏澤,在2010年以前,人均GDP一直屬於山東省的倒數。隨着「漢服熱」等潮流的興起,曹縣迅速佔領漢服生產市場,成爲大陸最大的漢服生產基地。2020年,阿里研究院發佈的《淘寶村百強縣名單》中,曹縣位居第二,僅次於浙江義烏。

「它就是在互聯網環境裡看到了商機,然後通過一些政策引導,順應互聯網電商的潮流,成功地實現了縣域經濟的崛起。」吳康說,在中國人口增長逐漸達到峰值的大背景下,縣城人口的流失可能會成爲一個常態,因此,縣城需要依據地域特點,通過挖掘優勢的資源和業態,延伸和創新新業態和新產業鏈,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產業活力和競爭力的接替產業等方式,來破解在城鎮化發展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