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現青年赴東南亞讀博現象 陸博士生:無法理解

疫情導致大陸就業市場壓力緊繃,不少青年學子苦於找不到合適且理想工作,選擇攻讀博士班,延緩求職時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疫情導致大陸就業市場壓力緊繃,不少青年學子苦於找不到合適且理想工作,選擇攻讀博士班,延緩求職時程,當中甚至不少人選擇到東南亞留學。陸生分享身邊情況的觀察,認爲同學如有能力出國,還是以歐美國家爲首選,「不太能想像,是什麼樣家庭去做這樣一個教育選擇」,對於這起現象是否能持續,充滿問號。

廈門大學博士生K向本報記者表示,在他身邊,確實還沒看到前往東南亞讀書的同學,大部分都是覺得考不上就去工作,也有很多同學選擇重考,希望能夠再拼一年。畢竟無論到哪個國家地區留學,就算是東南亞,出國唸書的花費還是比工作或在大陸多的,而且大部分人還是會更希望去歐美日等高教大國。

K也提到,以大陸內部情況來說,包含博士班考試在內,考研情況確實是一年比一年更難,競爭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或許真的有一些同學會退而求其次去東南亞讀書,畢竟現在求職的話,無論如何,都希望有個好看的文憑。

K分享,如果要在大陸求職,學士學歷已漸不夠用,很多職務都要求必須碩士起跳,「所以能在硬體條件上達標的話,去東南亞也算是一種曲線救國」,而且在馬來西亞如果能申請到QS排名前200名的大學,其實是還不錯的選擇。

至於港澳臺留學部分,K說,疫情這幾年,身邊還是有挺多學弟、學妹申請到香港讀碩博士班,不沒聽過有去臺灣的,「我感覺大家去東南亞讀碩博,和不能去臺灣可能沒有必然關係」,因爲之前去臺灣讀書就存在着戶籍限制,很多省份的學生是沒有辦法過去的,因此兩部分的招生情況,應不互斥。

對於大陸留學生到東南亞深造的現象,K還是提出質疑並直說:「留學本就是一個奢侈的選項,如果是去歐美日或許砸鍋賣鐵還值得,但是去東南亞,肯定是沒必要的。」

K認爲,如果是有錢人家,又申不上好學校的孩子,「或許東南亞也沒關係?」但是又很奇怪,因爲絕大部分家境不錯的大陸學生,留學選項一般是先花大價錢去歐美不太好排名的學校讀學士班,然後用以此學歷申請碩博士班,「所以我不太能想像,是什麼樣家庭去做這樣一個教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