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鄉村城鎮化 人口多元化

中國發布《文化藍皮書:中國鄉村文化發展報告(2018-2021)》,這是中國第一部鄉村文化藍皮書。書中提出7個判斷,包括高速城鎮化的「渦旋效應」引發鄉村世界的「圈層空間摺疊」,「人口多元」成爲未來鄉村新常態。圖爲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蘆柑豐收忙着上市。(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等機構昨聯合發佈《文化藍皮書:中國鄉村文化發展報告(2018-2021)》,這是中國第一部鄉村文化藍皮書。書中提出7個判斷,包括高速城鎮化的「渦旋效應」引發鄉村世界的「圈層空間摺疊」,「人口多元」成爲未來鄉村新常態。

藍皮書提出了7個判斷,包括:一、中國當下和未來鄉村文化建設的最高任務是「使鄉村民衆文明起來」;二、過去一百年中,中國鄉村文明經歷了從「鄉土中國」、「城鄉二元中國」、「城鄉兩棲中國」到「城鄉融合中國」的範式轉型;三、傳統鄉村遵循「有機體自然演化的邏輯」,現代鄉村遵循「反時間的結構置換邏輯」,兩者在發展邏輯上出現巨大斷裂。

四、過去四十年,中國從世界第一鄉村大國轉變爲世界第一城鎮大國,城鎮化進程呈現出明顯的「壓縮性」特徵;五、高速城鎮化的「渦旋效應」引發鄉村世界的「圈層空間摺疊」,「人口多元」成爲未來鄉村新常態;六、未來鄉村文明新形態建構的前提是深刻認識「鄉村性」的基本內涵,它是鄉村獨有的能夠滿足人們幸福感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對於城市文明具有明顯的治療意義;七、以縣域爲單位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落腳基層社區重塑「家園意識」,是未來鄉村文明新形態構建的雙焦視點。

藍皮書指出,高速城鎮化在中國形成了「多中心、多層次、多節點」、具有明顯動力學結構的區域城鄉層級體系。在每個體系中,城鎮化帶來了「渦旋效應」,拉大了城鎮與鄉村、鄉村與鄉村之間的差異,引發鄉村世界的「圈層空間摺疊」,任一鄉村距離作爲渦旋中心的城市越近,其「空間摺疊」現象越明顯。

「空間摺疊」不僅可以指村落格局與建築設施等空間形態的改變,也可以指村落整體形態屬性的更易,還涉及因人口流入與流出所帶來的人口結構變遷。